车用SiC功率器件技术与市场前景探讨


来源:中国粉体网   空青

[导读]  安徽芯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市场经理周骏峰将带来《车用SiC功率器件技术与市场前景探讨》的报告。

中国粉体网讯  自2017年特斯拉推出首款基于SiC主驱的汽车以来,SiC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突破,如今已广泛覆盖10万至15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功率等级跨度从150kW至645kW。


SiC的广泛应用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点因素:器件性能、质量、价格和产能


相比传统的硅基IGBT方案,SiC MOSFET因其低导通电阻和低开关损耗,大幅降低了电机控制系统的损耗,带来约5%的行驶里程提升,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用户里程焦虑;为了获得更大的车内空间和更低的车身重量,应用碳化硅基器件能够有效节省电控系统空间,降低系统成本;新能源汽车常处于高温、高压、高频的复杂工况,而碳化硅功率器件在这种环境下的效率远高于传统硅基功率器件;在追求极致补能效率的趋势下,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力输入需要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支持。


在新能源汽车中,SiC功率器件主要聚焦于三大核心能量转换枢纽:主驱逆变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此外还涵盖汽车周边生态,如充电桩。


使用碳化硅的最大头是新能源汽车的电驱逆变器。电驱逆变器负责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驱动电机。与传统硅基IGBT相比,碳化硅器件(如SiC MOSFET,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开关损耗降低75%,效率提升 3%-5%,体积可缩小至原来的1/10,同时能够支持更高频率的工作。


在价格方面,随着衬底制造技术成熟、良率提升、产能扩张以及模块封装优化,SiC器件的成本正以每年10%-15%的速度下降,加速其在更广泛车型上的渗透,2023年以来搭载800V高压平台车型明显增多。


在产业研究上,SiC的功率器件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是由于衬底质量的限制,直到2001年才开始逐渐商业化,目前SiC功率器件的主要生产厂商有Cree、Rohm、Infineon、STMicroelectronics、GeneSiC 和 Microsemi公司,国内生产厂商主要有泰科天润、三安光电、基本半导体等公司,目前国内厂商受限于沟槽型SiC MOSFET专利壁垒较高、生产制造水平仍有差距,研究重点着眼于平面型SiC MOSFET。


从产业格局看,目前全球SiC产业格局呈现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态势,其中美国全球独大,占有全球SiC产量的70%-80%;欧洲拥有完整的SiC衬底、外延、器件以及应用产业链,在全球电力电子市场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日本是设备和模块开发方面的绝对领先者,目前SiC器件在EV/HEV上应用发展最快的是日本企业。


近日,Yole公布了对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市场的最新预测。预测显示,该市场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将以2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到2030年将扩大到103亿美元。


碳化硅器件产能预测;来源: Yole Group


报告中显示,2023年全球功率SiC器件市场上,电动汽车领域占到77%,工业应用占21%,两大市场几乎包揽了整个SiC产业的需求。从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状况来看,根据Rho Motion的数据,全球纯电动和插混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5.6%,但其中不同地区呈现分化。


目前碳化硅“上车”趋势明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制造成本:目前,SiC器件的生产成本仍然高于硅器件,限制了其在某些低功率应用中的普及。因此,降低SiC器件的生产成本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2)技术成熟度:SiC材料的制备和器件设计仍在不断进步,一些新技术的成熟和标准化需要时间。

3)市场接受度:尽管SiC功率器件的优势明显,但市场对其接受度还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传统行业中。


2025年8月21日,中国粉体网将在苏州举办第三代半导体SiC晶体生长及晶圆加工技术研讨会。届时,来自安徽芯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市场经理周骏峰将带来《车用SiC功率器件技术与市场前景探讨》的报告。



来源:

吴炜杰等:碳化硅功率器件技术发展综述

粉体网、Yole、电子发烧友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空青)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0

作者:空青

总阅读量:424190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