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5G时代滤波器创新:TGV技术引领小型化与高性能突破


来源:中国粉体网   月明

[导读]  基于TGV技术集成的滤波器,展现出了极高的应用价值

中国粉体网讯  在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从3G到4G再到5G,每一次技术迭代都带来了通信能力的质的飞跃。5G网络在传输速率、数据承载能力上的显著提升,以及更高的频谱资源利用率,让我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高速互联的新时代。然而,这些进步也伴随着新的挑战,随着同时工作的无线频段数量不断增加,射频前端芯片需要集成更多组件,其中滤波器的数量更是大幅增长。作为无源器件,滤波器在芯片面积中占比巨大,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实现小型化集成,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基于玻璃通孔(TGV)技术集成的滤波器,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方案,展现出了极高的应用价值。

 

TGV技术:高频应用的优选方案

 

在了解基于TGV技术的滤波器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TGV技术本身。TGV技术是在玻璃基板上形成通孔的一种3D集成技术,与常见的硅通孔(TSV)技术相比,它有着独特的优势。玻璃材料具有低介电常数和低正切损耗,这意味着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能量损耗更小,信号完整性更好,非常适合高频通信场景。而5G技术,尤其是毫米波频段的应用,对信号的高频传输性能要求极高,TGV技术的这些特性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为高性能滤波器的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衡结构滤波器:降低噪声的利器

 

Liu等人提出的基于TGV技术的平衡基板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SIW BPF),为解决共模信号噪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可以把共模信号想象成电路中不受欢迎的“杂音”,这些杂音会干扰正常的信号传输,影响通信质量。而这款滤波器采用平衡结构,就像给差模信号(有用信号)开辟了一条宽敞的“绿色通道”,形成宽通带,让有用信号顺畅传输;同时,它能有效抑制共模信号,就像设置了一道“屏障”,阻挡“杂音”通过,从而降低噪声。

 

 

SIW BPF结构  来源:Liu.Balanced SIW BPF based on through-glass vias

 

这款滤波器采用3D集成技术,将不同的集成电路垂直堆叠并互连。这种设计带来了诸多好处,更高的系统集成度,就像把多个房间合并成一个功能更全的大空间;更短的互连距离,信号传输路径变短,速度自然更快,同时也降低了功耗和成本,可谓一举多得。SIW腔中的TE102模式在对称平面上创造了完美的电导体,实现了半对分拓扑和更简单的设计。

 

毫米波宽带通信的紧凑之选

 

在毫米波宽带通信领域,滤波器的小型化和宽频带同样至关重要。Li等人提出的紧凑TGV带通滤波器,就很好地满足了这些需求。

 

这款滤波器采用了半模衬底集成波导(HMSIW)和缺陷接地结构(DGS)加载的设计。HMSIW结构就像把电路“横向瘦身”,大大减小了电路的横向尺寸,让滤波器更紧凑。三对面对面的E形DGS形成了陷阱特性,提供小尺寸和宽带宽。


 

TGV带通滤波器的几何布局  来源:Li.SIW bandpass filter based on TGV technology for millimeter-wave wideband communications

 

TGV技术在这款滤波器中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它的低损耗和高精度特性,就像给信号传输铺了一条平整光滑的“高速公路”,有效提高了滤波器的插入损耗性能和器件集成度,在毫米波频段表现尤为突出。经过实际测量,这款滤波器的带宽分数超过31.22%,电路面积仅为1.04λg×0.27λg(λg为波导波长),充分体现了它在小型化和宽通带方面的优势,为毫米波宽带通信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结语

 

在5G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于TGV技术的滤波器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小型化、宽通带、低损耗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从平衡结构滤波器到毫米波宽带滤波器,科研人员不断创新,让TGV技术在滤波器设计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也为未来更高速、更可靠的通信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基于TGV技术的高性能器件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来源:

刘晓贤.基于玻璃通孔互连技术的集成无源器件发展

钟毅.芯片三维互连技术及异质集成研究进展

Li.SIW bandpass filter based on TGV technology for millimeter-wave wideband communications

Liu.Balanced SIW BPF based on through-glass vias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月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