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丹东百特三十年的发展的背后逻辑——专访丹东百特总经理董青云


来源:中国粉体网   平安

[导读]  中国粉体网专访丹东百特总经理董青云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著名的激光粒度仪制造企业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中国粉体网记者对董青云总经理进行了本次专访,深入交流了百特技术创新的背后逻辑、仪器厂家与用户的关系、企业出海的经验等。



中国粉体网:1995年,您告别了工作了11年的科研单位,选择了一条挑战自我的创业之路,并于同年注册成立了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将公司的名称定为“百特”,这其中包含了“Better”和“百年特色”的双重含义。30年后的今天,您如何评价当初的愿景实现程度?

董总:是像你解读的那样,百特这个名字的寓意确实有“更好”和“百年特色”的双重含义,但当时起名仅仅是表达一个愿望,没想到能达到今天这个样子。百特有今天是“人努力、天帮忙”的结果。“人努力”是指所有百特人努力奋斗,“天帮忙”是指政府支持、用户认可、合作伙伴和各界朋友的帮助,这里也包括中国粉体网多年来对百特的帮助。借此机会向全体百特人表示感谢,向关心帮助百特发展的合作伙伴和各界朋友表示感谢!

中国粉体网:您曾提到百特发展可按“十年”划分阶段,能否具体谈一谈这三个十年分别经历了哪些发展的关键点让您记忆犹新?在这些阶段中,哪些理念、决策或事件对百特从“默默无闻”到“国际知名”起到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董总:今年是百特成立三十年。第一个十年百特十分弱小,产品也单一,技术也不是特别先进,做的所有事都是为生存围绕着市场做技术,做产品,做服务。我们的做法就是一个字:“干”!值得庆幸的是到2005年,就是百特成立十年的时候,销售量超过200台,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公司生存问题算是解决了。

百特第二个十年是谋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里百特有了新厂房,员工也超过100人,建立起了正规的制造、研发、销售和服务体系,百特的品牌影响力也有了很大增强,在国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实现了稳定发展。

百特第三个十年是向世界先进水平进军的十年。在这十年里百特技术有了新突破,研制成功了正反傅里叶光学系统、双镜头斜入射系统、激光彩色显微图像二合一技术、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系统,这些技术的研制成功对整个的产品的技术性能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在测量性能、准确性、重复性、分辨率这些方面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百特仪器不仅在中国市场受到用户的认可,也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得到国际用户的认可。

其实,百特的真实发展过程没有分阶段,没有特别的一个大的事件改变了或者创造了历史,而是走一步看一步,不断调整,不断纠错,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说有关键点和重要决策,那就是百特聚集和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们在百特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粉体网:在辽宁丹东这个东北小城市,诞生并成长起来中国最大的粒度仪制造企业百特,您作为创始人和掌舵者,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董总:地域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大些,但对一个具体的企业发展影响不是那么大,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主要的还是在内因,而不是外因。企业不管在哪里,都要凝聚人才、做好技术和产品,重视市场和服务,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就能发展,而且丹东的营商环境也越来越好,百特同样得到当地政府和各界朋友的很多支持和帮助。如果说感悟,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打铁还要自身硬,做好自己是硬道理。

中国粉体网:百特的“双镜头激光粒度测试技术”“激光+图像二合一分析系统”等均为世界首创,其中Bettersize3000Plus还参与了月壤分析、并在全球同类产品的竞技中展现出卓越的超精密性能。请问这些技术创新背后的逻辑是“从市场痛点需求倒推”还是“从技术突破寻找应用场景”?

董总:百特技术创新的背后逻辑是“差异化”。就拿激光粒度仪来讲,百特不希望走国外的双光束、甚至三光束的老路,因为多光束技术也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它的局限性和不足。为了找到更有效的差异化技术,我们就一直在研究、一直在试验,这些工作到2008年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发总监范继来带领的团队陆续研制成功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双镜头系统、正反傅里叶系统和激光/图像二合一系统。这些技术克服了传统的单光束技术和多光束激光粒度仪的局限性,不但提升了百特激光粒度仪的准确性、重复性和分辨力,还提升了可靠性,解决了市场痛点,同时又引领了需求。

中国粉体网:国内一位产业研究方面的专家认为,“科学仪器,不是开发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它需要用户的知识反哺。科学仪器真正的突破,需要来自用户的合力。”您怎么看待粒度仪制造厂家与用户之间的这种更深层次的关系?在现实中,百特与用户之间有着怎样的互动及典型案例?

董总:这种观点很有道理,也符合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规律,我完全赞成。因为科学仪器是个复杂系统,仅凭厂家自己是不够的。用户越多,收集到的改进信息和需求就越多,促进厂家提升技术、改进不足,建立更好的质量控制体系,这样反复迭代,能加快国产科学仪器提质升级的速度,这一点百特深有体会。比如百特有一个做复合材料的用户,因为材料特殊,查不到材料的折射率,只能估计折射率,所以总是测不准。他就提出测粉体材料折射率的要求。我们就此开始研究,经过反复试验,在世界上率先研发成功了测试粉体材料折射率的方法。这就是用户应用反馈,厂家解决问题,满足用户要求,同时也提升仪器性能的典型案例。

中国粉体网:去年,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工业新闻发布的《粒度分析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丹东百特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五。中国粒度仪厂家得到国际媒体认可,这是第一次,意义非凡。国内粒度仪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认可、实现了突围,成功突围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对于打破发达国家对高端检测设备的垄断有何经验启示?

董总:去年美国世界工业新闻发布市场调查报告,丹东百特排名全球第五,中国粒度仪厂家被美国权威市场调查机构纳入排名还是第一次。成功突围的关键因素有两点,一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过硬,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持续开展研发和优化工艺,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二是产品不但要得到中国用户的认可,还要批量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这两点也是打破发达国家高端检测设备垄断的必由之路。

中国粉体网:10年前,有观点认为,当时的中国激光粒度测试技术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仅仅有一步之遥”。您认为,这“一步之遥”的差距我们目前已经赶上了吗?如果没有,您预计这个差距大概将在什么时间节点实现反超?差距的核心点体现在哪里?

董总:跟十年前相比,从厂家的角度看,现在中国最先进的激光粒度测试技术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相比,这“一步之遥”的差距已经赶上了,起码达到“并驾齐驱”的程度,这是经过所有规格的国际国内标准样品验证和大量用户的验证。

从用户的角度看,国产激光粒度仪和进口仪器的“一步之遥”差距还存在。因为国外的品牌它的历史更长,品牌树立方面做的也比较好,客户的认知度高一些。我们要继续从技术、质量、外观、品牌上提升,同时提升智能化水平,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全链条、全要素方面的提升改变用户心目中存在的“一步之遥”的印象,最后达到用户买粒度仪像买手机一样,国产品牌成为大多数用户的首选。

中国粉体网:百特产品目前已出口至92个国家,优质、高效、智能的百特粒度仪正在服务全球用户。回顾国际化历程,从2001年丹东百特向日本出口11台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仪,开创了中国粒度仪批量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先河,到2023年百特在美国加州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为北美地区的用户提供全系列产品线和解决方案,您认为百特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是什么?在企业出海的过程中,您有哪些经验体会可以跟国内企业分享的?

董总:百特早期仪器实现出口个例只能说是销售业绩,还不能叫做打开国际市场。百特正式打开国际市场是从2019年,在深圳成立国际市场开发团队——深圳百利特公司开始的。这个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建英文网站、录英文视频、做英文资料、参加国际展会、在国际平台上推广、找国际合作伙伴、了解国外用户习惯、开展培训、建立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持等等。从而实现了百特产品持续地出口到美国、德国、韩国、俄罗斯、巴西等90多个国家。

我认为打开国际市场就像进入一座深宅大院,需要打开一道一道门才能到达。要打开这一道道门,需要准备很多把“钥匙”。上面说的深圳百利特为打开国际市场所做的工作,就是一把把进入国际市场的钥匙,每一个钥匙都能打开一道门,钥匙越多打开的门越多,最后就打开了国际市场。国内仪器企业要出海,就是要把这些系统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做这些“钥匙”。但前提是要把产品做好,产品必须要过硬。

中国粉体网:2019年,丹东百特将“扫除道”运用到企业管理上,体现了百特独特的企业文化。“扫除道”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您对于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这类东西是如何认识的?这些在百特创立初期是已经明确了的吗?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目前建设的成果如何?

董总:百特刚成立的时候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没有提出明确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这类的企业文化,直到百特成立20多年的时候才提出了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个概念。

我理解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企业区别另一个企业的独特地方,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全体百特人都自觉实行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效果。

扫除道的本质是通过扫除行动达到完善自我,建立尊重劳动、人人平等意识,强化凡事认真、凡事彻底、凡事完美的意识。扫除道的效果表面看是公司处处干净整洁,深层次的效果是干部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意识层面发生了积极变化。

中国粉体网:百特成立三十年,与中国粉体网的战略合作已有20余年的历程,对于双方今后的合作您有着怎样的期待?对于我们共同推动中国粉体工业的进步,您有着怎样的期望?

董总:丹东百特和中国粉体网友好合作二十多年,能有这么长时间的友好合作的原因,是双方都有“先达人后利己”的理念,志同道合自然就能结伴远行。今后双方要继续扩大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同时,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培训、市场开发等方式为中国粉体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中国粉体产品品质提升和市场拓展助力。我想,在中国粉体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进程中,一定会有中国粉体网和丹东百特所做的贡献。


(右:丹东百特董事长兼总经理董青云先生;左:中国粉体网编辑记者安振华)


中国粉体网:感谢董总接受我们的专访!

祝愿并相信在下一个三十年里,丹东百特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粉体工业也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3

作者:平安

总阅读量:1886853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