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发现荧光碳纳米颗粒合成新方法


来源:元器件交易网

中国粉体网12月3日讯  荧光纳米颗粒因其优良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荧光金/银纳米颗粒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但昂贵的成本限制了这些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目前,荧光碳纳米颗粒由于其廉价的原料、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很好的光稳定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报道关于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应用仍存在制备方法繁琐、量子产率不够高和光稳定性差等不足。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邵华武研究员课题组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蒋兴宇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发现了一种便捷且廉价的合成荧光碳纳米颗粒的新方法,研究了基于该碳纳米颗粒的高选择性的Hg2+的纳米传感器。该方法采用了一种来源广泛的柠檬酸钠为碳源、碳酸氢铵为辅剂,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碳纳米颗粒。此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具有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和原料可再生等优点。同时对其性质的研究结果显示,由该方法合成得到的荧光碳纳米颗粒具有如下特点:1. 很高的荧光量子产率;2. 很好的光稳定性,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稳定存在,这是其它纳米材料所不具备的。

  此外,该荧光碳纳米颗粒可以用来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地检测水溶液中的Hg2+。由于其易于制备和稳定的光学性质,相信该荧光碳纳米颗粒将会在生物、化学分析等方面有更多的应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Carbon(Carbon, 2013, 52, 583-589)上。
推荐6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