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研发和市场两手抓


来源:中国广播网

标签稀土
中广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 (记者黄耀伟)据经济之声报道,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稀土冶金和新材料研发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对于提升我国稀土生产工艺,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它们还积极推动技术成果在系统内部直接市场化,用它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到研发和市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资源国,但在稀土研发和生产上却长期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为改变“稀土大而不强”的局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在1995年成立了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助理张世荣评价说,中心在稀土研发上所取得的成绩奠定了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格局,65%以上的稀土产品依靠中心的技术进行生产:

  张世荣:从“九五”、“十五”以来这个中心承担了一大批863、973科技支撑、产业化的示范工程项目,经过十多年的攻关,稀土材料中心成功开发出高品质的稀土金属以及合金的产业化制备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由于特殊的磁、光、电等特性,稀土材料在小到手机、收音机,大到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用途。但生产稀土金属及合金的关键技术铷铁硼速凝薄片制备技术一直被日本所垄断。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发明这一技术并迅速垄断了这一领域的国际市场。

  为打破技术封锁,“十五”时期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发中心通过科技攻关,顺利掌握这一技术,并于2006年实施工业化生产。张世荣说,这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突破不仅推动了我国高端磁体的产业升级,而且大幅度降低了设备的生产价格,逐步占领国际市场:

  张世荣:现在中国铷铁硼的速凝薄片的产能已经超过日本,一年达到10万吨,07年我们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当年才占整个国际市场的1%左右,预计今年能够达到40%。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不仅是稀土研发上的排头兵,同时也是稀土工艺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旗手。2001年研究总院剥离部分经营性资产组建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李红卫总结说,只有靠近市场,才知道市场真正需要什么。公司这10年来的发展证明,稀土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一体化的决策是正确的:

  李红卫:走向企业的时候,把几个板块推向市场,有研稀土是其中一个板块,但原来我们是没有产业的,只是提供技术,就是研究,研究完了把技术转让。
推荐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