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建立以来,鄂尔多斯市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紧紧围绕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中心环节,构建以前瞻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科技产业化、科技能力建设为主体,把主攻方向放在直接引进最新技术武装重点产业上,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技术上实施重点突破,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优势特色工业的技术升级,有力提升了全市产业层次和产业水平,带动鄂尔多斯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过10年的发展,产业化基地围绕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绒纺新材料、合金新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化工材料等产业领域,加大科研力度,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已在新材料领域取得高新技术科技成果693项,实施了国家和自治区高科技项目140多项,培育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力推动了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基地内企业已与国内60多所大学共同组建了企业研发机构,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200多人,培养本地区专业人才近300名,引进高科技成果50多项。已将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打造成为自治区高新技术园区,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鄂尔多斯绒纺高科技工业园成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2010年,全市新材料工业产值达到376.3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99%,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未来一个时期,鄂尔多斯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将立足资源优势,以信息技术、高效节能环保及各类新材料制造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手段,改造嫁接和系统整合鄂尔多斯市特色材料产业资源,推进鄂尔多斯市绒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纳米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等特色新材料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十二五”期间,建立5家以上国家、自治区级具有地区特色的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一批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项目,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高科技术成果200个以上,培育20家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2个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园区,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用3-5年的时间,绒纺材料产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它新材料产业生产技术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业层次显著提升,产业链延长,产品附加值提高,形成产业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新格局。
经过10年的发展,产业化基地围绕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绒纺新材料、合金新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化工材料等产业领域,加大科研力度,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已在新材料领域取得高新技术科技成果693项,实施了国家和自治区高科技项目140多项,培育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力推动了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基地内企业已与国内60多所大学共同组建了企业研发机构,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200多人,培养本地区专业人才近300名,引进高科技成果50多项。已将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打造成为自治区高新技术园区,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鄂尔多斯绒纺高科技工业园成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2010年,全市新材料工业产值达到376.3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99%,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未来一个时期,鄂尔多斯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将立足资源优势,以信息技术、高效节能环保及各类新材料制造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手段,改造嫁接和系统整合鄂尔多斯市特色材料产业资源,推进鄂尔多斯市绒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纳米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等特色新材料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十二五”期间,建立5家以上国家、自治区级具有地区特色的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一批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项目,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高科技术成果200个以上,培育20家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2个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园区,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用3-5年的时间,绒纺材料产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它新材料产业生产技术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业层次显著提升,产业链延长,产品附加值提高,形成产业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