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107
- 梁小平 教授
研究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及材料表面工程的研究 1. 功能材料的研究。主要进行纳米粉体制备、太阳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光伏玻璃等研究。 2. 无机非金属膜的研究。主要进行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分离膜、氧化物催化膜等研究。 3. 材料表面工程的研究。 主要进行耐磨材料、化学镀和溶胶凝胶制备耐磨耐腐蚀薄膜等研究。 4.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主要进行氧化物陶瓷和耐火材料等研究。
关注:150 - 汤勇 教授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表面热、光及反应功能结构制造理论、光机电一体化和数字化装备、先进制造、微电子芯片散热及其新能源/高效节能及工程应用方面的工作,在复杂结构/形貌表征、建模以及结构/形貌协同控制生成的整体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关注:130 - 李冬梅 研究员
研究方向:1、太阳能材料与器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量子点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 2、新型光催化材料(光分解水制氢)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3、风光互补智能微电网设计与控制研究 4、纳米材料的可控生长与化学合成及其在能量转换器件中的应用。
关注:249 - 关注:210
- 郑精武 副教授
研究方向:磁/电功能材料,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材料电化学,主要开展二个大方向的研究工作: 一、磁性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 包括:(1)复合磁功能材料制备。复合磁体随着电子仪器、仪表等产品尺寸微型化、形状复杂化的发展要求,应用市场越来越大。开发成功了模压制备稀土钕铁硼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成套技术,以及铁氧体/尼龙和钕铁硼/聚苯硫酸系列产品的永磁注塑复合颗粒料的制造技术。(2)铁基间隙类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研究。铁基间隙类稀土永磁材料(Sm2Fe17NX,Sm2Fe17CX)具有三高一低(原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低、饱和磁极化强度Js高、磁各向异性场HA高、居里温度Tc高)特点,它克服了烧结钕铁硼居里温度Tc低和耐腐蚀性差的劣势,可在温度较高领域和恶劣环境中使用。因此,被誉为最具产业化开发前景的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之一。(3)铁基软磁复合材料(SMC)的制备研究。 二、绿色环保型的表面处理技术。 成功开发出无氰碱性镀铜技术,在金属表面处理领域获得推广应用,该技术避免了传统工艺使用的剧毒氰化物,从源头上消除了氰化物带来的重大社会安全隐患问题,对电镀行业无氰化的清洁化生产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技术尤其成功应用于铜包铝导电复合材料制备。与浙江省金华市某公司合作开发国内最大生产规模的无氰无重金属离子排放的铜包铝导电复合材料的成套生产技术和装备,提出“以HEDP -MDP混合物为配位剂的无氰碱性镀铜技术、以HEDP和酒石酸钾钠为复合络合剂的电化学辅助浸锌-镍-铁三元合金技术、无阳极泥污染且铜离子自我调节平衡的酸性硫酸铜镀铜技术和,简易高效的废水分流处理铜包铝电镀生产废水的工艺”等创新技术,铜包铝系列产品生产规模达到5000吨/年,从2012年开始连续年产值达到1.5多亿元。生产的铜重量比为15%-25%的铜包铝产品填补市场空白。该项目对于铜包铝复合导电材料在信号传输领域的应用推广有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发无氰碱性镀铜技术在高活性多孔隙材料(如锌压铸件或烧结钕铁硼等)的表面防护的配套技术。
关注:323 - 李齐方 教授
研究方向:研究领域: 高分子物理化学改性,杂化聚合物制备与组装,新型聚合物光伏材料 研究方向:(1)特种有机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组装;(2)先进电子封装材料研究;(3)室温固化高耐温材料研究;(4)研究液态POSS改性的可见光固化牙科树脂材料;(5)高性能树脂制备与改性
关注:71 - 王雷 副教授
研究方向:1、 稀土离子/过渡金属离子激活发光材料的电子结构及发光性能的设计(包括长余辉发光材料、LED用发光材料等) 2、 半导体、宽禁带无极化合物能带结构的调制和发光性能设计(包括无机固体发光材料、半导体器件等) 3、无机化合物电子结构数据库、新材料物理性能的预测和设计。 4、新型功能与环境材料的研发。
关注:130 - 关注:158
- 关注: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