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年以来,众多负极材料项目纷纷落地开工。随着动力电池发展进入新周期,下游高景气度持续,锂电池需求加速释放,负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关键主材之一,其市场需求量呈指数级态势上升。加固负极材料“护城河”,已经成为主流负极材料企业,甚至锂电池整个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共识。

企业布局

贝特瑞:2021年净利润14.4亿,继续巩固负极优势,积极布局前沿技术
2022  03-31

贝特瑞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4.91亿元,同比上涨135.67%,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16.70亿元和1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41%和189.47%。

璞泰来:2021年净利润17.5亿元,将继续加强负极材料和涂覆隔膜的一体化布局
2022  03-30

2021年,璞泰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7,228.9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872.78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61.93%。将继续加强负极材料和涂覆隔膜的一体化布局。

国民技术拟30亿元投建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2022  03-26

国民技术子公司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湖北省随州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

硅碳负极成最具前景的下一代锂电材料,特斯拉、宁德时代纷纷加码
2022  03-16

自2021年以来,特斯拉、比亚迪等企业相继开始量产使用硅碳负极的动力电池产品,部分负极企业也开始投资建设硅碳负极产线,2022年有望成为硅碳负极产业化元年。

中科电气牵手宁德时代 合建年产1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2022  02-22

中科星城控股将向贵安新区中科星城增资人民币4.2亿元,宁德时代或其全资子公司将向贵安新区中科星城增资人民币2.8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贵安新区中科星城注册资本将由人民币1亿元增加到人民币8亿元,宁德时代及其全资子公司持有其增资后35%的股权,中科星城控股将持有其增资后65%的股权。

备战“硅时代”,四类企业在硅基负极材料领域的布局盘点
2022  02-15

目前主流的锂电池,大多采用石墨来做负极材料。相比石墨,硅能够存储多达9倍的锂离子,大大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尚纬股份携手海螺创业 投建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2022  01-18

尚纬股份表示,此次与海螺创业共同投资建设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主要是为了结合双方优势,共同拓展新能源材料市场。

贝特瑞于山西签约建设年产7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
2021  11-04

2021年11月3日上午,贝特瑞在山西省长治市举行合作协议签订仪式,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山西瑞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7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线项目。

负极材料加速迈入“硅”时代,企业纷纷“亮剑”!
2021  08-28

在传统的石墨负极能量密度的潜力已经充分挖掘的情况下,动力锂电池想要进一步发展,提高电池容量,硅系合金负极成为当前解决能量密度问题的最佳手段之一,因此许多厂商纷纷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硅基负极材料。

产业动态

贝特瑞: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建设项目开工启动

深圳市2022年第二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在深圳光明区贝特瑞产业园新地块举行,贝特瑞作为项目代表启动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建设项目

阅读正文
金汇能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调试点火

金汇能(雅安)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是目前投产的国内较大的全工序、一体化基地,其中粉碎、造粒、炭化各4万吨,石墨化8万吨,成品线10万吨。

阅读正文
杰瑞新能源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正式开工

杰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举行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工仪式。

阅读正文
青海海东首条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投产

日前,青海省海东市首条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青海天蓝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行。

阅读正文
投资80亿元 璞泰来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一体化项目开工

本次开工的璞泰来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一体化项目投资80亿元,占地面积1840亩,为成都市近期单个项目一次性开工面积最大的项目。

阅读正文
芦山古德孚16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在四川雅安开建

10月19日,芦山古德孚16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暨芦山县百亿锂电负极材料产业园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雅安市芦山县思延镇农业园区举行。

阅读正文
杉杉科技乌兰察布5万吨负极项目开工

杉杉科技乌兰察布5万吨负极项目开工

阅读正文
国际领先 长虹在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国际领先 长虹在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阅读正文
贝特瑞(四川)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顺利开工

本项目建成后,将是贝特瑞国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生产工艺配套最齐全 的一体化生产基地,也是贝特瑞完善国内产业布局的战略性举措。届时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形成当地地区财力增长、就业增加和公司增效的三赢局面。

阅读正文
翔丰华:年产6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拟落户遂宁蓬溪

中国粉体网讯6月7日丨翔丰华(300890.SZ)公布,基于聚焦新能源主业的战略规划和进一步完善公司布局的需求,近日,公司与遂宁市蓬溪县政府,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重大能源安全新战略,促进遂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签署了《关于建设年产能6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阅读正文

竞争态势

群雄并起,新能源热潮下的负极市场格局
2022  04-13

新能源热潮下负极材料市场“三大多小”格局

开局2022:负极材料赛道“竞跑”
2022  03-19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6日,已开工项目有8个,涉及金额超385亿元,投建规模达135.6万吨/年。

硅基负极市场“骚动”
2022  03-28

目前,硅基负极主要应用在高端3C数码、电动工具等领域,并且有望在动力电池领域开辟出指数级增长通道。

机遇与挑战并存 硅基负极两条商业化路线
2022  04-08

硅基负极材料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负极材料

产业链研究|硅碳负极的六个竞争者
2022  03-18

解读负极材料行情,关注六大硅碳负极材料企业——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石大胜华、硅宝科技、翔丰华最新动态。

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三驾马车”
2022  01-30

目前,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三驾马车”分别是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2020年,三家公司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销量在中国占据前三,合计占比达57%。

锂电负极材料领域风起云涌,国民技术获浦项化学1.41亿元增资
2021  11-12

受益于下游电池企业产能扩增的影响,近期,国内电池负极材料相关企业也纷纷开启扩展计划。

贝特瑞前三季度负极材料销量突破10万吨
2021  10-13

下游电池市场持续景气,电池材料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贝特瑞正负极材料销量保持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负极材料销量突破10万吨,其中人造石墨负极销量突破6万吨;高镍三元正极销量突破1万吨。产销两旺使得公司当期业绩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2021  07-16

锂电池负极材料下游行业为锂电池行业,下游行业的产品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3C消费电池及工业储能电池三大领域。锂电池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压实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锂电池负极材料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下游行业对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其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到负极材料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9家锂电负极材料相关上市公司2020年经营情况一览
2021  05-31

9家锂电负极材料相关上市公司2020年经营情况一览

前沿研究

日本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学技术高等研究院)研究团队从闪锌矿获得灵感,提出一种在较低温度下制备β-SiC基负极材料的合理设计,研究成果发表于“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

新型β-SiC纳米颗粒基负极材料 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如何更好的调控金属锂在电化学沉积界面的成核以及沉积行为、抑制电化学反应过程中锂枝晶生长是实现金属锂负极在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包括锂金属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锂空电池能否实现实际应用的关键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利用诱导沉积制备薄层无枝晶金属锂负极的新方法

最初的几轮测试表明,新电池安全、持久且能量密集,可提供500次充放电循环,室温容量保持率为80%,为使用硅等合金负极的固态电池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有望用于从电网存储到电动汽车的广泛领域。

电池容量或翻10倍,硅负极高性能全固态电池初探!

复旦大学夏永姚教授等人将合金化反应机制与转化反应机制结合,通过固相法和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合成了碳包覆的锗基负极材料(LiNbGeO5@C)。该材料首次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可逆比容量为785 mAh g-1,首圈库伦效率为76%,在大倍率下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原位XRD、非原位XANES、原位TEM探究了其储锂机理和锂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结果表明该材料为转化-合金反应机理,并在放电过程中原位生成具有较高离子电导LiNbO3。此外,该负极材料与高电压LiNi0.5Mn1.5O4正极组成的全电池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复旦大学夏永姚教授等:具有高稳定性新型锗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锡基材料理论比容量可达993mAh·g-1,约为石墨负极容量的3倍。而且,锡的嵌/脱锂电位远高于Li的析出电位,不必担心在充放电过程中因锂枝晶的生成而导致短路的问题,表现出更高的安全性能。因此,锡基负极作为合金反应负极的重要成员具有高比容量、适中的电化学平台、高电导率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基于目前含氟电解液添加剂和表面氟化策略面临的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驰麟团队提出了一种“非消耗性”和“可流动性”氟化界面的新概念,通过将一种全氟聚醚(PFPE)油滴分散到电极表面,以调控锂离子沉积行为和稳定锂金属负极。

上海硅酸盐所提出锂金属电池负极的非消耗型氟化流体界面调控策略

解决方案

留言板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