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粉体行业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业内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的潜行钻研、辛勤付出。每一位粉体人的专注、专业,点滴积累汇聚成我国粉体产业发展的自立、自强。教师节来临之际,致敬并祝福每一位粉体人。

纳米前沿

“纳米飞人”王中林:冷门中做出热门!
2017  01-03

如今,曾经的励志“男神”,纳米“大牛”登上了北京市“京华奖”的领奖台。深灰色西装,蓝白相间条纹领带,黑框眼镜,言谈举止关中范儿十足。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王中林。

有“证书”的纳米天才:杨培东
2017  08-18

杨培东赠言,不要在太阳西下的时候规划明天的灿烂前景,不如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即刻投入工作!

纳米材料界的牛人——江雷院士
2018  10-23

江雷,1965年3月生于吉林长春,无机化学家,纳米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

刘忠范:从石墨烯热到科技强国梦
2016  12-02

中国正处在石墨烯淘金热之中。全国各地都在建设石墨烯产业园。据不完全统计,这种打着石墨烯旗号的产业园接近20个,有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堪称一场石墨烯产业化运动,让人联想起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

走在纳米科技前沿的洪茂椿院士
2018  11-07

洪茂椿院士主要从事新材料与器件、无机功能材料、纳米材料、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和应用研究。

张加涛:科研工作不能有半点儿“杂质”
2019  03-01

他就是从山东沂蒙革命老区走出的材料专家——张加涛教授。

范守善院士:碳纳米管领域的先行者
2019  06-20

范守善,1947年2月出生于山西晋城,材料物理和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纳米科技领军人物:包信和院士
2019  07-03

6月23日,第十四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研究员包信和因在纳米限域催化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第六届纳米研究奖。

纳米材料界的“神雕侠侣”:段镶锋与黄昱
2019  09-04

提起段镶锋,业内向来喜欢将他和妻子黄昱称为纳米界的“神雕侠侣”。缘分自有天定,两人是科大师兄妹,后又一起到美国哈佛深造。早在攻读博士期间,他们就通力合作,双双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多篇与半导体纳米线器件有关的研究成果。

纳米领域的院士盘点(下)
2020  08-26

纳米技术已逐步成为交叉性、引领性和支撑性的前沿研究领域,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发展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纳米领域的院士盘点(上)
2020  08-13

纳米技术已逐步成为交叉性、引领性和支撑性的前沿研究领域,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发展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潜心陶瓷

锂电研究

孙学良:致力于清洁能源的研究——全固态锂电池
2019  07-23

孙学良教授,加拿大首席科学家(Canada Research Chair),现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

杨裕生院士在电池领域的一些观点
2019  08-30

杨裕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军衔,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固态电池研究者杨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技青年英雄榜
2019  12-19

在先进电池领域,获奖人开发了一种改善固态电解质和锂金属的界面稳定性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固态电池循环寿命。

崔光磊:能源领域的牛人
2020  01-07

崔光磊,男,1973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匠心钻研

粉体技术包括:制备、加工、测试。制备有各种物理、化学、机械方法,加工作业有粉碎、分级、分散、混合、制粒、表面处理、流态化、干燥、成形、烧结、除尘、粉尘爆炸、输运、储存、包装等,测试是对粉体各种几何、力学、物理、化学性能的表征。粉体产业遍布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水泥、陶瓷、耐火材料、食品、饮料、香料、糖、

黄维院士是我国有机(光)电子学科和柔性(光)电子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在构建有机光电子学科的理论体系框架、实现有机半导体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

杜善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余永富,选矿工程专家。生于河南省南召县,原籍河南。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任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名誉院长,曾任长沙矿冶研究院科协主席、武汉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义刚,岩石学家。1966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4年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

柯俊先生(中科院院士),柯伟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夫人李依依(中科院院士),均致力于中国的金属和冶金领域,为中国的材料研究和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9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出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入选化学部候选人名单。

潘复生,1962年7月30日出生于浙江,轻金属专家。1995年在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学习与工作。

王院士认为,中国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化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协作攻关,实现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30年来,李梅一直致力于稀土及伴生资源的清洁提取与高效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973前期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在稀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丁传贤,无机涂层材料专家。江苏省海门市人。195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等离子喷涂涂层材料配方、工艺、性能、结构、应用和相关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

为了推动我国泛燃料循环后处理的建设和发展,多年来,柴之芳院士一直呕心沥血奔走呼吁,联合相关专家学者走访调研、深入到科研和企业一线,从国家能源建设的稳定发展出发不断地建言献策。

梁骏吾,半导体材料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60年获原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主持“七五”、“八五”重点硅外延攻关,完成了微机控制、光加热、低压硅外延材料生长和设备的研究。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两次,以及其它国家部级奖励多次。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志镇,苍南藻溪人,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大教师发展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浙大求是特聘教授。兼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电子材料分会副主任,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主编和《半导体学报》编委等。

颜永年,教授、博导,第一任清华大学材料成形制造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和第一任清华大学生物制造研究所所长。被业界誉为“中国3D打印第一人”。

王爱勤,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化物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和甘肃省黏土矿物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单晶叶片及热障涂层研究。发明了新型高承温低密度低铼Ni3Al基单晶合金和超高温热障涂层,研制出超气冷单晶叶片,支撑我国新型发动机研制。

作为我国著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家,郝跃院士开拓和引领了我国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除了参加国防任务的几年外,50多年来,一直从事超导研究,他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探索高温超导体,赵忠贤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粉体网讯 粉末冶金是一门制取金属、非金属和化合物粉末及其材料的高新科学技术。它能满足航空、航天、核能、兵器、电子、电气等高新技术领域各种特殊环境中使用的特殊材料的要求。自2009年中国大陆超过日本之后,中国一跃成为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国。然而,粉末冶金在1950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空白。今天小编与您

宁夏石嘴山,贺兰山下的一座小城。在此有一家在中国乃至世界钽铌行业都十分抢眼的企业──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导电性以来,已经有5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和超导相关的研究。1986年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发现,掀起了全球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超导方向丨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磁学与磁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8月17日被教育部正式确认。其前身是在1955年建立的磁学专业基础上,由原国家教委1993年12月批准建设,并于1996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运行的应用磁学部门开放实验室。

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河北省保定市,2010年12月份,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经过三年的建设,2013年10月份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正式运行。目前实验室有110人,其中博士27人,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有35人。

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先进纳米材料实验室是由付磊教授主导,该实验室专注二维原子晶体等先进纳米材料研发。目前,该实验室已实现数十个二维原子晶体的均匀层数控制、高效异质堆叠和有序自组装。此外,由该实验室开发的液态金属催化剂具有各向同性结构、体积空缺和流变性能,使化学气相沉积的独特控制成为可能。

武汉大学先进纳米材料实验室

为了创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基地,国家于1960年9月6日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以下简称半导体所),开启了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发展之路。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四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四大研究所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计委于1989年依托吉林大学筹建,是我国唯一的以高压科学与超硬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学科是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项目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首批指定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国防科工局布局的“国防特色学科”,为我国重要的高压科学和超硬材料研究基地。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包头稀土研究院是以稀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宗旨,以稀土冶金、环境保护、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及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稀土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稀土分析检测、稀土情报信息为研究重点的,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研发机构。全院形成规范的母子公司体系,拥有以科技开发和行业服务及生产经营为主的全资、控股、参股公司13家。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科技研发机构---包头稀土研究院

留言板

Copyright©2002-2024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