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熵合金:颠覆传统材料认知的“多主元合金”


来源:中国粉体网   留白

[导读]  高熵合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合金的设计理念,它将五种或五种以上主元元素以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比进行合金化形成了新型固溶体,展示了与普通合金不同的原子结构排列。

中国粉体网讯

高熵合金的诞生与核心特性

 

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 HEAs)是21世纪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其定义为由5种及以上金属元素以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比组成的多主元合金系统。与传统合金以单一元素为主的设计理念不同(如钢铁以铁为基体),这种"去中心化"的合金设计策略通过极高的混合熵(通常≥1.5R,R为气体常数)抑制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转而形成简单的固溶体结构(BCC、FCC或HCP)。这种颠覆性设计源自中国台湾学者叶均蔚团队2004年的开创性研究,他们发现多元素混合时高熵效应可稳定固溶体相,由此开启了"合金设计新时代"。

 

高熵合金材料的四大核心效应:

 

1. 高熵效应:当元素数≥5时,混合熵超过传统合金的1.61倍,有效抑制相分离。如CoCrFeNiMn合金的混合熵达1.61R,远超不锈钢的0.69R。



2. 晶格畸变:多元素原子尺寸差异引发晶格畸变,赋予材料超高强度和电阻率。例如AlCoCrFeNi合金的硬度可达HV 800,是316L不锈钢的3倍。


纯金属、低熵合金与高熵合金晶格结构对比

 

3. 迟滞扩散:多组元协同作用使原子扩散激活能提升30%-50%,显著提高高温稳定性。VNbMoTaW合金在1600℃仍保持400MPa屈服强度。


 

高熵合金与传统高温合金的压缩屈服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4. "鸡尾酒"效应:多元素协同产生超叠加性能,如FeCoCrNiAl合金兼具18%延伸率和1.2GPa抗拉强度,突破传统合金"强度-塑性"倒置困境。

 

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

 

高熵合金的制备技术是决定其微观结构与性能的核心环节,近年来随着材料加工技术的进步,其制备方法已形成固态、液态、气态三大类别的多元化体系,并逐步向智能化、精密化方向发展。

 

1. 真空电弧熔炼  

 

作为高熵合金制备的经典方法,真空电弧熔炼通过电极放电产生高温(可达3000℃以上),使难熔金属(如W、Ta、Nb等)在惰性气氛中熔融混合。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制备高熔点(>2000℃)的难熔高熵合金,例如Senkov团队制备的WMoNbTaV合金在1600℃下仍保持400MPa以上的压缩屈服强度。但该方法存在元素偏析风险,需通过反复熔炼(通常5-6次)提升成分均匀性。


电弧炉熔炼原理

 

2. 感应熔炼与激光熔覆  

 

感应熔炼利用电磁涡流效应实现金属熔化,相较于电弧熔炼具有更低的氧化风险,特别适合制备Al、Ti等活性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北京科技大学团队采用该技术制备的AlCoCrFeNi合金,其成分均匀性优于电弧熔炼产品。激光熔覆技术则通过高能激光束(功率密度达104-106 W/cm²)实现粉末与基体的快速熔凝,可制备梯度化高熵合金涂层

 

3. 粉末冶金法  

 

该技术包含机械合金化与烧结两大核心环节。高能球磨过程中,金属粉末在碰撞能量(通常>10 J/g)作用下发生冷焊-破碎循环,形成纳米级(<100nm)复合粉末。郭文晶团队通过机械合金化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的NbMoTaWV合金,晶粒尺寸仅为传统熔炼法的1/50,硬度提升至HV 1500。但该工艺存在粉末污染(氧含量<200ppm需严格控制)和团聚难题,目前佛山市铖丰材料公司已实现WMoTaNbV等球形粉末的工业化生产,氧含量控制在0.05%以下。

 

4. 增材制造技术  

 

选择性激光熔化(SLM)和电子束熔化(EBM)等3D打印技术,通过分层堆积(层厚20-100μm)和超快冷却(103-106 K/s)制备复杂结构件。西北工业大学采用SLM技术制备的AlCoCrFeNi合金,冷却速率达1000℃/s时形成纳米析出相,抗拉强度较铸态提升85%。该技术还可实现多材料一体化打印,如梯度高熵合金构件在航空航天领域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5. 磁控溅射法  

 

在真空腔室(压力<10-3 Pa)中,利用氩离子轰击靶材(溅射速率约1-10 nm/s)沉积纳米薄膜。张勇教授团队开发的NbTiAlSiWxNy薄膜厚度可控在0.1-5μm,显微硬度达40 GPa,摩擦系数低至0.15,已成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防护。该技术虽成本较高,但能实现原子级成分调控,在微电子器件领域潜力巨大。


 

磁控溅射原理图

 

6. 分子束外延(MBE)  

 

在超高真空(<10-8 Pa)环境下,通过精确控制原子束流(精度达0.01ML/s)实现单原子层沉积。美国劳伦斯实验室利用MBE制备的FeCoNiCrMn高熵合金超晶格薄膜,界面粗糙度<0.3nm,展现出反常霍尔效应增强现象,为新型自旋电子器件开发提供可能。

 

高熵合金的性能优势与突破性应用

 

1. 极端环境材料  

 

在航空航天领域,NiCoCrAlY高熵涂层使涡轮叶片耐温能力提升200℃,美国NASA已将其用于新一代发动机热端部件。我国研发的TiZrHfNbTa轻质合金(密度6g/cm³)兼具1800MPa屈服强度和8%延伸率,成为空天飞行器结构件的理想选择。

 

2. 生物医用突破  

 

Ti-Zr-Nb-Ta-Mo系合金通过ISO 10993生物相容性认证,其杨氏模量(93GPa)与骨组织完美匹配,配合99.9%的抗菌率,已成功应用于3D打印定制化骨植入体。CoFeCrCuNi抗菌合金的耐腐蚀电流密度(3.66×10-9 A/cm²)较316L不锈钢降低2个数量级。

 

3. 能源领域

 

在核工业领域,CrCoFeMnNi合金经氦离子辐照后硬化率仅为传统钢的1/5,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已将其用于第四代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催化领域,FeCoNiCuPd高熵纳米颗粒使电解水制氢过电位降低至32mV,效率提升40%。

 

4. 智能制造赋能

 

通过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制备的AlCoCrFeNi合金,借助1000℃/s的超高冷却速率获得纳米级析出相,强度较铸态提升85%。西北工业大学开发的共晶高熵合金通过选区激光熔化实现50μm级精细结构,成功应用于精密模具制造。

 

结语

 

高熵合金通过多元素协同效应,实现了传统材料难以企及的性能突破,正推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的革新。随着制备技术(如增材制造、高通量合成)和设计理论(如机器学习模型)的进步,其应用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这种"超级合金"有望在2030年前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成为高端制造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参考来源:

宗乐,等:难熔高熵合金:制备方法与性能综述

邢秋玮,夏松钦,张新房,等:应用于航天材料的高熵合金研究进展

邱翔宇,等:选区激光熔化制备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

张金钰,等:3D过渡金属高熵高温合金的研究进展

中国粉体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留白)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