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CHILLES利用纳米材料扩大对树脂的电镀范围


来源:新材料产业网

日本ACHILLES采用2006年8月发表的“纳米分散聚吡咯(PPy)液”,开发出了在树脂表面进行电镀的技术。该公司计划将这项新技术应用于电磁波屏蔽膜、透明薄膜天线以及IC标签等。其中部分产品正处于加紧开发阶段,目的是在2008年春季实现实用化。

    通常在树脂表面进行无电解电镀加工时,为了提高基材与镀膜的密着性,作为预处理必需在树脂表面进行蚀刻。所以能够采用无电解电镀的,仅限于ABS、聚碳酸酯(PC)、聚酰胺以及改性聚苯撑醚(PPE)等可进行蚀刻的树脂。

    与此不同,此次开发新技术在涂覆了纳米分散PPy液之后,仅使用触媒附加液及电镀液这2种介质,就能在各种树脂基材上形成密着性很高的电镀膜。例如,对于以前密着性较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以及聚烯烃等原材料,在剥落试验中也能实现密着性高达2.0N以上的电镀加工。

    此前作为预处理液使用的是铬酸与硫酸的混合液、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液等,其种类根据原材料的不同多达7种以上。与其形成对照的是,新技术的预处理液只需1~2种。这样一来,就能进行连续无电解电镀,而且预处理所需的时间也缩短到以前的1/10左右。另外,由于不使用铬、强酸以及有机溶剂之类的有害物质,更加有利于环保。

    采用新技术进行加工时,在涂覆了纳米分散PPy液的部分镀层会析出。如果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就能实现图案化电镀加工。如果使用通用凹版印刷机印刷细线,则可在宽度为50μm的材料上制作图案。今后将改进印刷方法,力争实现宽度10μm以下的微细化电镀加工。
推荐1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