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提高“纳米材料潜在危害”知晓率


来源:新闻晚报

一些唇膏的珠光颗粒其实就是纳米颗粒,长期接触可能影响健康。30日,第78次东方科技论坛上,30多位纳米科技专家就“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作了探讨。上海市纳米科技首席科学家蓝闽波指出,对于纳米材料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公众知晓率不高。为此,多位专家呼吁,有关防范纳米毒性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标准应尽快建立起来。 

    纳米材料为何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呢?当一种物质缩小到纳米尺度后,它的性质就会发生显著变化。如实验表明,2毫克二氧化硅溶液注入小白鼠后不会致其死亡,但若换成0.5毫克纳米二氧化硅,小白鼠就会立即毙命。而且,纳米材料不易降解、穿透性强,人一旦吸入纳米颗粒,其健康就会受到潜在威胁。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陈帆青说:“现在日常生活中,含纳米成分的产品已有不少。拿化妆品来说,一些唇膏的珠光颗粒其实就是纳米颗粒;等离子电视等含有碳纳米材料的电器,长期接触也可能影响健康。对于各种纳米材料的安全性,我们正在建立数据库,以进行系统评估。”    

    梁薇教授告诉记者,在欧美,一些公众已对纳米产生了恐慌。美国一民间组织曾因一种防晒霜含有纳米成分,要求政府责令企业回收该产品。“我觉得,公众应对纳米的潜在危害知情,但不必恐慌。就像对待转基因食品一样,可以要求企业必须在纳米产品的标签上注明纳米成分,以便消费者自主选择。”梁教授表示。 

    会上专家还呼吁,我国应加紧建立有关防范纳米毒性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标准,这不但对消费者有利,也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出口,因为我国如果在这一领域落后于欧美国家,就可能导致很多纳米产品因不符“国际标准”而遭遇出口壁垒。(俞陶然)
推荐1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