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9月12日讯 上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召开。中国化工报记者在展会上发现,此次新材料博览会聚集了很多新材料产业园区参会,如哈尔滨南岗产业园区、黑河边境新材料产业园区、七台河新材料产业园区、山东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等。可以看出,新材料产业园区化建设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渐成气候。
哈尔滨南岗: 项目与技术融为一体
在新博会,中国化工报记者看到,哈尔滨南岗新材料产业园区在A馆展区的中央。展区内迎来了很多驻足观看碳纤维的客商。园区管委会负责人正在给前来观看的客商仔细讲解着。在南岗产业园区的展区内,有天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腾远新材料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
“我们园区生产的碳纤维材料强度高,是经过原丝加工成碳丝后织成碳布,再用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研制生产的特种胶黏剂进行黏合,做成类似球罐形的罐体,可应用在航空航天工程上。”该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黄湘龙指着一个黑色的罐体介绍说。
“在我们园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条式和上下游互动式,从生产原丝,到碳丝、碳布、胶黏剂、制品等。园区规划面积38平方千米,现在已经启动4平方千米,入驻企业36家。复合材料和新能源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需要一个发展和培养过程。我们园区经过三四年的基础性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黄湘龙说。
据了解,2010年,黑龙江省复合材料产业基地落户哈南工业新城,在南岗区规划了这个产业园区。在产业布局上确定了“一个体系、三大组团”的布局安排。一个体系,即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基础,组建科研、生产、应用于一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三大组团,即碳纤维上游龙头产业组团、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业组团和产业关联项目配套产业组团。
黄湘龙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在一个体系和三大组团上见到了实效。南岗区是国家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集聚区,依托哈工大、哈工程等高等院校,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借助黑龙江省高性能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的技术支撑体系为企业不断输送科技研发资源。”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利用3~5年时间,建成以碳纤维为龙头、以先进复合材料及制品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的国内重要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园区,助推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黄湘龙表示。
鹤岗萝北: 石墨集群效应突显
提起新材料,那就少不了黑龙江省丰富的资源——石墨。在第三届新博会展区内,鸡西、鹤岗、七台河等地区的石墨都占了很大的展位。在鹤岗萝北县的展台内,萝北奥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推出了巨大的宣传彩屏。
鹤岗市萝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杰东告诉记者,萝北县是亚洲最大的石墨产区,目前可探明的石墨储量是6.36亿吨。为更好地把石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萝北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产业园区的准入门槛。与此同时,重点招商引入、培育一批国内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品牌的大型龙头企业,开展石墨资源精深加工,对深加工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给予一定倾斜,促进石墨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升石墨产品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萝北石墨产业园区是以石墨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生产类型以石墨加工为主。近年来,园区提出了发展石墨精深加工业,以石墨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石墨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年采矿400万吨、精粉产能35万吨的产业格局,萝北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石墨生产基地。
吴杰东介绍,目前园区已开发面积2.67平方千米,共有企业27户,其中石墨深加工企业11户。现今,园区已经成为享受黑龙江省级开发区政策的产业园区,是黑龙江省仅有的两个省级特色园区之一。未来,萝北石墨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是做强石墨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打造“中国石墨之都”。
山东济南: 成果载体团队服务
在本届新博会上,不仅有来自黑龙江省的新材料产业园区,还有山东、湖北、河南等省的新材料产业园区。在新博会成果发布和项目对接会上,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了山东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招商局局长李向峰。据介绍,山东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是2012年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火炬济南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年销售收入50亿元。其中,包括济南银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济南赛邦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山东建邦胶体材料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2013年3月,16个优质项目集中开工,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亿元。2014年3月,园区投产项目11个,开工项目4个,签约项目10个,新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百亿元。我们园区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成果、平台、团队、服务,重点发展胶体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信息新材料、节能新材料、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前沿新材料等8个领域。”李向峰介绍说。
在展会现场,记者采访了园区的几个龙头企业。据济南银丰硅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可彬介绍,自创建伊始,公司就以“做中国硅溶胶、金属硅粉、工业硅粉等硅化工行业的先锋”为目标。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的新厂区已初具规模,于2009年年初正式投入生产。新厂区新设6条全封闭硅粉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硅溶胶产能进一步扩大,年生产能力提高到5万吨以上。
济南赛邦石油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友介绍说:“公司是集润滑油研发、生产、储运、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坐落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拥有近万平方米生产车间,矗立了30多个储油罐,储存能量近万吨,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年销售量达到3万吨。”
据了解,赛邦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并于2013年与山东大学签订了亲油性纳米二氧化硅及纳米铜溶胶的技术合作协议,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了润滑油技术研发中心。另外,赛邦已联手山东高速集团、美国海瑞集团等合作研制世界领先的润滑油新产品。这种新产品的问世,必将填补目前我国润滑油行业的空白。
哈尔滨南岗: 项目与技术融为一体
在新博会,中国化工报记者看到,哈尔滨南岗新材料产业园区在A馆展区的中央。展区内迎来了很多驻足观看碳纤维的客商。园区管委会负责人正在给前来观看的客商仔细讲解着。在南岗产业园区的展区内,有天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腾远新材料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
“我们园区生产的碳纤维材料强度高,是经过原丝加工成碳丝后织成碳布,再用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研制生产的特种胶黏剂进行黏合,做成类似球罐形的罐体,可应用在航空航天工程上。”该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黄湘龙指着一个黑色的罐体介绍说。
“在我们园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条式和上下游互动式,从生产原丝,到碳丝、碳布、胶黏剂、制品等。园区规划面积38平方千米,现在已经启动4平方千米,入驻企业36家。复合材料和新能源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需要一个发展和培养过程。我们园区经过三四年的基础性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黄湘龙说。
据了解,2010年,黑龙江省复合材料产业基地落户哈南工业新城,在南岗区规划了这个产业园区。在产业布局上确定了“一个体系、三大组团”的布局安排。一个体系,即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基础,组建科研、生产、应用于一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三大组团,即碳纤维上游龙头产业组团、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业组团和产业关联项目配套产业组团。
黄湘龙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在一个体系和三大组团上见到了实效。南岗区是国家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集聚区,依托哈工大、哈工程等高等院校,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借助黑龙江省高性能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的技术支撑体系为企业不断输送科技研发资源。”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利用3~5年时间,建成以碳纤维为龙头、以先进复合材料及制品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的国内重要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园区,助推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黄湘龙表示。
鹤岗萝北: 石墨集群效应突显
提起新材料,那就少不了黑龙江省丰富的资源——石墨。在第三届新博会展区内,鸡西、鹤岗、七台河等地区的石墨都占了很大的展位。在鹤岗萝北县的展台内,萝北奥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推出了巨大的宣传彩屏。
鹤岗市萝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杰东告诉记者,萝北县是亚洲最大的石墨产区,目前可探明的石墨储量是6.36亿吨。为更好地把石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萝北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产业园区的准入门槛。与此同时,重点招商引入、培育一批国内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品牌的大型龙头企业,开展石墨资源精深加工,对深加工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给予一定倾斜,促进石墨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升石墨产品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萝北石墨产业园区是以石墨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生产类型以石墨加工为主。近年来,园区提出了发展石墨精深加工业,以石墨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石墨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年采矿400万吨、精粉产能35万吨的产业格局,萝北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石墨生产基地。
吴杰东介绍,目前园区已开发面积2.67平方千米,共有企业27户,其中石墨深加工企业11户。现今,园区已经成为享受黑龙江省级开发区政策的产业园区,是黑龙江省仅有的两个省级特色园区之一。未来,萝北石墨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是做强石墨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打造“中国石墨之都”。
山东济南: 成果载体团队服务
在本届新博会上,不仅有来自黑龙江省的新材料产业园区,还有山东、湖北、河南等省的新材料产业园区。在新博会成果发布和项目对接会上,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了山东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招商局局长李向峰。据介绍,山东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是2012年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火炬济南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年销售收入50亿元。其中,包括济南银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济南赛邦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山东建邦胶体材料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2013年3月,16个优质项目集中开工,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亿元。2014年3月,园区投产项目11个,开工项目4个,签约项目10个,新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百亿元。我们园区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成果、平台、团队、服务,重点发展胶体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信息新材料、节能新材料、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前沿新材料等8个领域。”李向峰介绍说。
在展会现场,记者采访了园区的几个龙头企业。据济南银丰硅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可彬介绍,自创建伊始,公司就以“做中国硅溶胶、金属硅粉、工业硅粉等硅化工行业的先锋”为目标。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的新厂区已初具规模,于2009年年初正式投入生产。新厂区新设6条全封闭硅粉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硅溶胶产能进一步扩大,年生产能力提高到5万吨以上。
济南赛邦石油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友介绍说:“公司是集润滑油研发、生产、储运、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坐落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拥有近万平方米生产车间,矗立了30多个储油罐,储存能量近万吨,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年销售量达到3万吨。”
据了解,赛邦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并于2013年与山东大学签订了亲油性纳米二氧化硅及纳米铜溶胶的技术合作协议,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了润滑油技术研发中心。另外,赛邦已联手山东高速集团、美国海瑞集团等合作研制世界领先的润滑油新产品。这种新产品的问世,必将填补目前我国润滑油行业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