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1月23日讯 记者从包头市科技局获悉,由包钢稀土(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稀土新材料中试实验基地建设项目近日正式投入运行,国内最大的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孵化器”由此诞生。
据包头稀土研究院院长杨占峰介绍,该基地于2012年8月在包头稀土研究院开工建设,总投资7973万元,建设服务于烧结钕铁硼磁环、钐钴永磁材料、稀土镁合金、高纯稀土金属等产业化开发的多条中试生产线。目前,烧结钕铁硼磁环中试线和稀土镁合金中试线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烧结钕铁硼磁环50万支、钐钴永磁材料100吨、稀土镁中间合金200吨、稀土镁应用合金1000吨、高纯稀土金属35吨。
杨占峰说,稀土新材料中试基地是稀土新型功能材料由试验室阶段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工程化验证平台。进入中试实验基地的项目经过中试工程化验证试验,可大大加快稀土功能材料的产业化进程,为最终实现新型稀土材料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同时,中试基地还可为其他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此外,通过该基地的建设和实施,还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国内高水平以至世界水平的稀土材料专家和研发团队,在我国稀土行业工程研究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
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院长张胤告诉记者,高端功能材料是国际稀土产业的发展趋势。然而,国内高端稀土新材料制备技术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以稀土永磁材料为例,目前,我国稀土永磁材料占全国稀土新材料产量的80%以上,但高品质特种稀土永磁材料仅占到10%。也正是因为高端产品缺乏,我国稀土新材料产品基本面向国内市场。该基地的投运,可为我国稀土新材料行业提供工程化的技术成果和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依据,增强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据包头稀土研究院院长杨占峰介绍,该基地于2012年8月在包头稀土研究院开工建设,总投资7973万元,建设服务于烧结钕铁硼磁环、钐钴永磁材料、稀土镁合金、高纯稀土金属等产业化开发的多条中试生产线。目前,烧结钕铁硼磁环中试线和稀土镁合金中试线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烧结钕铁硼磁环50万支、钐钴永磁材料100吨、稀土镁中间合金200吨、稀土镁应用合金1000吨、高纯稀土金属35吨。
杨占峰说,稀土新材料中试基地是稀土新型功能材料由试验室阶段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工程化验证平台。进入中试实验基地的项目经过中试工程化验证试验,可大大加快稀土功能材料的产业化进程,为最终实现新型稀土材料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同时,中试基地还可为其他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此外,通过该基地的建设和实施,还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国内高水平以至世界水平的稀土材料专家和研发团队,在我国稀土行业工程研究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
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院长张胤告诉记者,高端功能材料是国际稀土产业的发展趋势。然而,国内高端稀土新材料制备技术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以稀土永磁材料为例,目前,我国稀土永磁材料占全国稀土新材料产量的80%以上,但高品质特种稀土永磁材料仅占到10%。也正是因为高端产品缺乏,我国稀土新材料产品基本面向国内市场。该基地的投运,可为我国稀土新材料行业提供工程化的技术成果和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依据,增强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