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余种新材料让“嫦娥”可承受1000度温差


来源:中国科学报

标签新材料
中国粉体网1月9日讯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获悉,该所科技人员为让“嫦娥”、“玉兔”顺利登月并开展工作,“量身定制”了十多种神奇材料和部件。截至目前,这些材料表现优异,并得到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副总师裴照宇等专家的肯定。

  据了解,这些关键材料将帮助“嫦娥”度过零下180摄氏度的漫漫寒夜,并为日后开展的科学探测任务保驾护航。

  中科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陶顺衍告诉记者,“嫦娥”着陆器和巡视器身上的温控、耐磨以及姿态控制喷管的高温抗氧化等涂层的厚度只有几微米,最多不过1毫米厚,但它们要承受1450摄氏度到零下180摄氏度的“冰火两重天”。这些涂层功能各异,比如月球车那身银光闪闪的“盔甲”正是大面积防静电F46镀银热控涂层。又如,7500牛顿主发动机周围那圈“裙子”,在发动机火焰与受保护的电子元器件之间形成温差超过1000摄氏度的热屏障。此外,全景相机、X射线谱仪、红外成像光谱仪等探测仪器,均运用了抵抗月球恶劣生存环境的热控涂层。

  据介绍,嫦娥三号的关键科学载荷、“玉兔”的“红眼睛”——红外成像光谱仪,采用了上海硅酸盐所通过独家生长“秘笈”研制的2块大尺寸优质二氧化碲声光晶体,使光谱仪的光谱范围和质量控制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据悉,二氧化碲声光晶体将会继续在“嫦娥五号”的载荷上发挥作用,光谱探测将扩大到更宽波段范围,以期用多幅扫描成像技术提供多角度、全景式图像。同时,用该所研制的新型压电陶瓷制作的“超声电机”,是我国首次将该技术用于航天工程。

  “压电陶瓷是超声电机的‘心脏’。”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董显林介绍说,该所的压电陶瓷性能优越,保证了超声电机电力强劲,并能经受月球大的温差。此次在“玉兔”上取得成功后,超声电机技术还有望继续应用在“嫦娥五号”及其他卫星上。

  同时,嫦娥三号月基光学望远镜中主镜、次镜和指向镜,均由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它们选用了高致密碳化硅特种陶瓷材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刘学建介绍说,该陶瓷材料质量轻、热导率高,面型稳定性好,可在零下20摄氏度至40摄氏度的温度下稳定工作,即使因热胀冷缩引起的变形也微乎其微,这为望远镜的成像质量提供了保证。
推荐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