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揭示铁电纳米材料亚原子结构


来源:科技日报

标签纳米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9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利用电子全息摄影技术,拍下铁电纳米材料亚原子结构,并揭示了它的性质。研究人员指出,这是迄今拍下铁电亚原子结构最小尺度,有助于理解铁电材料的性质,扩大其研发和应用,研发新一代先进电子设备。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8日的《自然・材料》杂志上。

  这种电子全息摄影术能以皮米(10的负12次方)精确度,拍下材料原子位移所产生的电场图像。布鲁克海文物理学家朱毅梅(音译)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原子的确切位置,并把它和纳米粒子的铁电现象联系起来。这种基础突破不仅是技术上的里程碑,也为工程应用带来了可能。”

  铁磁材料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种材料本身有磁偶极距,指向北极或南极。这些偶极距自身趋向于排列整齐,由此产生了吸引和排斥的磁化作用。通过外加磁场翻转磁化作用,就能操控这些材料。

  铁电材料与铁磁材料同族,它们在分子尺度也有偶极距,但是正负电极而不是磁极,通过外加电场也能翻转这种电极。这种关键特征来自材料内部亚原子层面的不对称和排列现象。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将这种现象拍摄下来。

  目前的磁性存储设备,如大部分计算机中的硬盘,是通过翻转内部磁矩(对应于计算机二进制代码1或0),将信息“写入”铁磁材料。而铁电存储是通过电场将材料的两种电极状态结合起来,转化为代码,在计算机上写入和读出数据信息。而最终在效率上,铁电材料有望胜过铁磁材料。

  铁电材料将信息存储在更小的空间,几乎是从微米下降到纳米。在纳米级别,每个粒子都是一个比特。但要扩展到应用设备上,必须知道怎样压缩它们才不会牺牲内部电极。理论上这是非常困难的,研究人员解释说,实验所演示的电子全息摄影术,能确定各种情况下的所需参数。

  该研究揭示了单个铁电粒子能保持电极的稳定性,这意味着每个纳米粒子能作为一个数据比特。但由于它们存在边缘场,还需要一些活动空间(约5个纳米)才能有效操作。否则可能在扩展到计算机存储中时,不能保持代码完整性而破坏信息。布鲁克海文物理学家韩永建(音译)表示,铁电材料能提高存储密度,每平方英寸铁电材料制成的电子设备存储的信息达到兆兆字节,新技术让我们离设计制造这种设备更进一步。(记者 常丽君)

  总编辑圈点

  一块指甲大小的存储器容量能有多大?在人们不断提升电子设备便携性的今天,这也许是时时萦绕在无数工程师耳畔的问题。而铁电材料体积小、存储密度大、可靠性高的特点,使其近年来受到科学界和产业界的热捧。美国科学家的新发现,从科学层面揭示了一定容量的铁电存储器所能具备的最小体积。接下来的,就是让工程师们手中的存储器无限接近这个极限。工程应用的最初发端是科学实验室,这再一次证明了科学研究对技术突破、工业发展的巨大贡献。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