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管理的切入点在哪里?


来源:中国环境网

标签稀土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最近在北京成立,业界期待这个协会在解决行业环境污染、国际贸易争端、资源开采无序等问题上有所作为。但是这个协会最终能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还有待于观察。仅从环境保护来讲,目前150多家“重量级”会员单位中,很有一部分企业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有数据为证。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关于基本符合环保要求的第二批稀土企业名单的公示》,共有41家稀土企业达标,加上去年公布的15家,一共有55家企业环保基本达标。目前全国稀土行业共有企业300余家,环保基本合格的稀土企业仅占全国总数的1/6左右。这就是我国稀土行业环境管理现状。

    为加强稀土行业环境管理,我国自去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自去年4月起对稀土企业进行环保核查,并依据核查结果发布符合环保要求的稀土企业名单。从核查的结果来看,我国稀土企业的环保状况实在堪忧。全国300多家稀土企业中,约5/6的企业不符合基本环保要求,其中有北方稀土龙头之称的包钢稀土,其环保审核至今仍未达标,但其股价一直上升。从目前来看,稀土企业之所以能够盈利,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环境来实现的,而不是靠先进技术。由于资源税和环境成本很低,稀土企业对于稀土深加工并不太感兴趣,仍然着重于卖矿获利。小企业如此,大企业也如此。

    世界经济发展是围绕着对资源与市场的争夺而展开的,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对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稀土从民用到军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且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来管理,为此有必要制定相互配套衔接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税收政策。当前,在限制出口容易引起国际贸易纠纷的情况下,不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环保标准,加强执法监管,一则促进稀土企业加大投入治理污染,保障生态安全,二则遏制对稀土资源的掠夺式开采,转变行业发展方式。(陈廷榔)
推荐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