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工程所非晶态纳米材料与无容器制备技术研究获进展


来源:中国科学院

标签纳米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建强副研究员等的研究论文Amorphous titanate nanospheres fabricated using contactless phase change process被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2012, 19, DOI:10.1039/C2JM30621B),并被列为亮点文章(Feature Articles)。

  该论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制备亚稳态纳米材料的普适性方法无接触相变方法。使用廉价的微米级颗粒作为原料,采用等离子体、火焰等高温束流加热并完全蒸发微米颗粒,蒸气在无接触(无容器)状态下冷却发生冷凝、凝固相变,最终生成亚稳态纳米材料。该方法具有简单、连续、易规模化的特点。研究人员采用该方法首次制备出一系列钛酸盐基纳米非晶球,纳米球具有高折射率(nd=2.20~2.35)、深紫外到中红外极宽波段内(0.25~11 m)的高透过率等优异光学特性。研究人员进而把纳米非晶球组装成薄膜,涂覆在太阳能电池Si片表面,测试表明能够显著减小入射光的反射损失(可减小53%),从而提高太阳光的吸收率和光电转换效率。

  审稿人均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创新性工作,并充分肯定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价值。除了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以外,钛酸盐基非晶纳米球材料在大功率LED封装、高分辨成像与光刻、光子晶体等诸多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近年来项目组围绕“液-固相变过程与界面调控”这一方向,在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前不久,李建强受邀在“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国际会议上作了题为Phase change materials towards high-low temeratur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的邀请报告,并主持了有关分会。

  以上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40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A03B03A)、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112039)等项目资助。
推荐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