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西方唱淡中国稀土无济于事


来源:证券时报

标签稀土
美国某媒体近日引用伊利诺伊州一家权威稀土研究机构的报告,声称中国的稀土“垄断地位”即将在2年内发生根本改变,6年内更将被严重削弱。原因是,随着美国加州、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地纷纷上马新的稀土项目,2013年,中国占世界稀土供应的份额将从目前的96%降至77%,而2017年将进一步跌至43%。

  无独有偶。在更早的时候,日本科学家也声称在太平洋国际海域发现一个巨大的稀土矿藏,估计总储量为800亿-1000亿吨,且可以“轻易地”被开采。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稀土这个名字恐怕将不再名副其实了,因为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此前的权威调查数据,全球已证实的稀土储量仅为1.1亿吨,主要埋藏在中国、俄罗斯、中亚和美国;猛然间,全球稀土储量翻了1000倍,其价格必然一落千丈!

  明眼人一望便知,美、日两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就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诱导中国赶紧自动取消关于稀土开采和出口的限制措施。可惜,中国已多次亮明了态度:第一,中国无意垄断稀土供应,乐见其他国家也开发自己的稀土资源;第二,稀土开采和提炼对环境破坏巨大,中国限制稀土过量开采完全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战略。

  1990年到2007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随着稀土资源的肆意开采和低价销售,中国稀土储量急剧减少。悲观的预计是,这些储量将仅够中国和全球再消耗15-20年。与稀土出口数量节节攀升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稀土出口价却被不断压低。长期以来,稀土定价权掌握在日本、美国、欧洲等进口大国手中;而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的中国,则因国内地方政府、企业的恶性竞争和走私出口等因素导致在定价问题上失去了发言权。

  更严重的是,中国稀土资源目前大多以原材料形式出口,低附加值初级产品比重占75%以上,而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高级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仅占25%左右。中国的稀土产业不仅利润率低,且开采和加工过程对环境污染严重在南方各省的大部分地区,仍采用池浸工艺提炼,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以这种工艺提炼稀土获得的全部销售收入,甚至不足以弥补将来治理环境和生态的费用。而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拥有稀土加工的先进技术,它们往往以低价从中国疯狂进口和储备稀土原料,然后再以超过20倍的价格将加工品返销到中国谋取暴利。
推荐1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