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纳米所钛酸纳米材料的毒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标签纳米
迅猛发展的纳米科技为社会带来极大市场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危害,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最近,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朱毅敏课题组,通过与陈韦课题组进行合作,在具有杀菌功能的钛酸(H2Ti3O7)纳米材料体外毒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发现,三种不同形貌的钛酸纳米材料:Nanotube Ⅰ, Nanotube Ⅱ, Nanoplate,杀菌效果都明显优于传统TiO2杀菌纳米材料。体外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研究结果表明,Nanoplate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毒性最小,毒性产生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细胞氧化应激反应激活导致。

    进一步研究表明,钛酸纳米材料的形状和长度仅仅影响其对人体细胞的毒性而不会影响杀菌效果,因此通过控制钛酸纳米材料的形状和长度可以获得具有较强杀菌效果而对人体毒害较小的纳米材料。

    本工作通过可控制备纳米材料,实现了纳米材料的功能强化,同时减低或消除其毒害作用,并有可能推广到其它纳米材料上,为纳米材料的有效、安全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该工作最近已在国际杂志Nanotoxicology在线发表。
推荐1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