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和培育新材料产业


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新材料
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虽然在短时间内大多数新材料领域尚难产业化,但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等战略角度出发,应选择硅基微纳电子材料等17个新材料领域作为今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材料产业成为技术、知识和资金高度密集型产业,也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产业。同时,新材料与信息、能源、医疗卫生、交通、建筑和制造等产业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其发展的驱动力也由军事需求转向经济需求。新材料产业的超前发展,需要对学科交叉等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材料技术集成能力较差、加工技术及装备制造水平不高,是我国新材料产业最薄弱的环节。较低资源及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而缺乏高附加值产品,更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选择硅基微纳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固体照明工程材料与器件以及纳米材料与技术、超导材料等17个新材料领域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将是必然的选择。

  为发展和培育新材料,我们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目标,通过发展新材料带动制造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新材料产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材料工业创新体系。

  这样,即可以配合新材料产品向智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低成本化、环保、长寿命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能加快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的革命性进展,为制造业、服务业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有利影响。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