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内蒙古八大关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时代与成因分析

编号:CPJS03486

篇名:内蒙古八大关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时代与成因分析

作者:李春风; 柳振江; 宓奎峰; 王建平; 刘瑞斌; 邹君宇; 王忠宝;

关键词:八大关铜钼矿; 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 元素地球化学; 硫同位素; 矿床成因;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摘要: 八大关铜钼矿床是内蒙古德尔布干成矿带中段的一个典型斑岩型矿床,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蚀变分带明显,矿体呈条带状赋存于印支期石英闪长岩中。笔者通过运用Re-Os同位素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硫同位素等测试手段,初步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过程。辉钼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模式年龄为(226.7±2.4)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含矿岩体属于中钾含量的钙碱性岩石系列,为I型花岗岩,产于火山弧构造环境,具有活动板块边缘的特征,矿化过程中,成矿母岩的稀土元素总量逐渐降低,轻重稀土发生明显分异;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0.5‰+4.8‰,具有幔源硫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八大关铜钼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蒙古一鄂霍茨克洋向南俯冲过程中,深部岩浆活动带来了大量成矿物质,洋壳部分熔融侵位到额尔古纳地块之上,随热液流体迁移的Cu、Mo等元素与源自地幔的硫相结合,最终富集成矿。

最新资料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会员体系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