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访问

关于我们 加入收藏
400-810-00693348

中国粉体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5 年白金会员

已认证

拨打电话
获取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立即发送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当前位置:
国仪精测 >公司动态 >

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储氢“镁”出新高度——携手国仪量子共拓固态储氢产业化蓝图

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储氢“镁”出新高度——携手国仪量子共拓固态储氢产业化蓝图
国仪精测  2025-04-30  |  阅读:32

手机扫码查看

“储氢已经成为一种战略产业,在未来,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固态储氢研发中心负责人 

陈玉安


4月,美丽的山城重庆迎来暮春,重庆大学沙坪坝校区里,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葱茏的黄桷树围着一圈,铺出一条“黄金路”,在嘉陵江的另一边,坐落于两江新区的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也在黄花风铃木的错落下,叠上一层“黄金甲”,茂盛的生命力从这两个位置源源不断地散发。


锚定下一代颠覆性储能材料和装备


位于重庆大学的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镁合金研究机构。中心主编的《Journal of Mg & Alloys》是世界上第一个镁合金国际刊物,中心的研发成果已辐射到国内外50余家镁及镁合金生产与应用企业。


081549_479313_gsdt.png


在国家“双碳”战略驱动下,重庆两江新区与重庆大学于2023年联合共建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聚焦下一代颠覆性储能技术研发。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固态储氢研发中心负责人陈玉安教授介绍说道:“储氢已经成为一种战略产业,在未来,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研究院以镁基储氢为核心突破口,同步布局固态储氢、镁离子电池、储能装备系统及安全等方向,致力于破解新能源产业关键瓶颈。”


技术突破:为什么是镁?


“储氢我们已经研究了四十年,光我个人已经研究了二十多年”陈玉安教授在回顾中心发展历程时科普道,传统储氢材料有稀土、钛系材料等,它们的质量储氢密度普遍在2%,而镁基储氢材料能达到7%以上,远超传统材料。


081623_604026_gsdt.png



这使得镁成为固态储氢领域的“潜力担当”。而镁不仅储氢能力强,其轻量化特性可以显著降低系统重量,加之镁资源储量丰富,可大幅压缩材料成本。


设备赋能:固态储氢材料研究最重要的仪器设备


“我们做储氢材料的研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器,叫做高压气体吸脱附仪,它可以用来测试材料的吸放氢温度以及动力学性能,我们对材料进行衡量的时候,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是我们固态储氢材料当中,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仪器设备”陈玉安教授说。


研究生孙世新表示:“目前我们使用的国仪量子设备,能够涵盖所有常见的镁基储氢性能测试,日常测试中展现出了全面的功能性和高精度,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从基础性能评估到长期稳定性研究的全方位支持。这些功能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镁基储氢材料的性能特点,还为材料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081705_597861_gsdt.png



产业落地:从实验室到百吨级产线


提到下一步在镁基储氢领域的规划,陈玉安教授坚定地说,主要是往产业化走,“在实验室里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对一些比较好的材料体系,从它的组织结构到它的性能,我们都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具备了向市场推广的能力,所以未来的话,我们就会不断的把这个材料市场化,像我们现在和宝钢金属、宝武镁业等国内头部企业的合作,就是瞄准怎么把这个材料能够实现规模化的生产”


目前研究院和宝武镁业合作开展了中温高密度的镁基储氢材料制备项目,布局了一条可以实现生产百吨级规模的中试产线,生产材料经过一系列性能测试,表现优异。


面向未来,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将瞄准下一代颠覆性储能的材料和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持续发展,国仪量子将持续以自主创新技术为合作伙伴赋能,共同构建高端科学仪器生态圈。


081736_146195_gsdt.jpg



如您有BET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081800_252228_gsdt.png

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扫码拨号

为了保证隐私安全,平台已启用虚拟电话,请放心拨打(暂不支持短信)
留言咨询
(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
关闭
留言类型:
     
*姓名:
*电话:
*单位:
Email:
*留言内容: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