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杨冠玲 教授 

杨冠玲教授,女,广东省大埔县人,196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先后在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系及光电精密仪器所,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工作。1981年在日本东京大学精密工学部当访问学者。曾任中国光电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颗粒学会理事、国家教委光电技术及系统重庆大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9月被华南师范大学聘为A岗教师。

长期以来从事光电技术及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围绕生命与环境工程中的光电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光电技术及形态"和"智能化光电仪器及设备"。研究内容包括光栅技术研究、微粒测试技术的研究、药物生体响应检测系统研究及其他智能化光电技术及系统研究。

84-87参加单颗颗粒光散射特性测试技术及装置研究,完成了能源部下达的有关项目,研制完成了单颗粒散射光场测试仪器,测试分析了微珠与漂珠散射光场的特性,发现了莫来石结构为当时火力发电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87-92年参加国家75攻关“脱硫技术”的研究项目,主持大雾场中“雾粒分析仪及其测试技术”研究课题,在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支持与帮助下,研究成功具有三重防污染装置的激光雾粒分析仪,并在西南电力设计院、白马电厂的支持与帮助下,该仪器在脱硫塔中得到运用。在测试了脱硫塔各种工况下,颗粒沿塔体分布的情况,为脱硫技术中关键设备高速离心喷雾机的最佳运行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大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能源部一等奖,测试仪器获国家教育科技进步二等奖。

92-96年主持能源部“脱硫塔内粒子场计算机三维图形模拟分析系统的研究”,对粒子场的长、短塔结构,颗粒沾壁情况,雾轮雾化及温度场分析的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研究,为脱硫塔颗粒物应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分析依据。

94-97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粒运动轨迹光信息的提取及光学并行处理方法研究课题,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教厅进行有关粒子场测试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与课题组研究生们探讨了利用示踪群体粒子运动特征的PTV方法。建立了微小颗粒物流场的双曝光技术,用自定位原理及自相关分析法,实现了颗粒物三维运动速度的测量。

99-2002年完成广州市计委、环保局项目“广州市上空微尘粒度分布信息获取与分析的研究”,组件了电子显微CCD系统,实现了对采样颗粒物的分析,得到了30层以下微尘颗粒的分布情况。

99-2001年完成了广东省科技项目“粉尘及二氧化硫排放量监测技术及监测仪器的研究”。

2001-2003年完成广州市环保示范项目“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国产化样机研究”,2003-2006年完成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国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及网络的产业化”项目,其中提出了6工位自循环大气颗粒物测定仪,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冲击采样的重量法的自动化测量,利用DIC显微系统实现了颗粒物大小与分布的图像分析。为自循环大气颗粒物测定仪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性。该项目成果于2010年技术转让给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已实现产业化。

2003-2008年与课题组同志们一起,对颗粒物的光散射理论(衍射、米散射、动态光散射)和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广东省科技厅“纳米颗粒材料光子相关光谱测试技术研究”,在反演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课题组在纳米颗粒测定仪器的开发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项目形成的技术成果于2009年成功转让给丹东百特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

以上研究项目获得专利七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广东省环境保护一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研究成果其中三项已经转化成生产力。

中国粉体网 | 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专委会 联合制作

cnpowder.com.cn Cpoyright ©2002-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5042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1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