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近年来,固态电池热度持续提升,其发展得益于政策支持、科研突破、企业布局及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已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方向。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固态电池,更有多家企业跨行押注固态电池。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液态锂电池相似,固态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以及固态电解质组成,最本质区别是将液态电池的电解液与隔膜替换成固态电解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 434-2025),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定义,要求离子传递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技术分界。该标准通过测算液态物质含量来判定全固态电池,为全固态电池及混合固液电池提供界定方法。按照标准的规定,被测样品通过破口目视检测(无液体渗出)定性排除显性液态残留,再通过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的失重率<1%的定量检测(失重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样品失去的质量与初始质量的比值),则判定为全固态电池。
根据电解质的不同,固态电解质主要可分为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和无机固态电解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代表性体系是聚环氧乙烷(PEO),其在离子传导性和柔韧性方面表现良好。而无机固态电解质则包括氧化物、硫化物和卤化物等不同类型,这些材料通常具有更高的离子导电性和更好的热稳定性,适用于高性能固态电池的应用。
从产业链来看,固态电池产业链上游为基础材料及设备,包括原材料矿产、电芯材料以及生产设备;中游为电池包加工制备,包括电池封装集成、电源管理系统方案设计;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电动工具等。
其次,我们再了解固态电池的可行性。
目前,行业讨论比较多的是材料体系的难题。电芯制造的难题主要是如何匹配现有液态电池产线,如何打通全固态电池工艺路线,如何提升全固态电池制造良率等。产品应用的难题则表现在如何为电芯提供足够的紧力,如何调整热管理系统及策略,以及如何提高质量/体积成组率等。另外,研发全固态电池最终要走向商业化,这意味着电池不仅要性能出色,经济性更要突出,然而固态电池的经济性还不乐观。
目前,在全固态电池领域有多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然而,各路线当下都有难以克服的难题。哪条路线会最终突出重围?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路线成果?
氧化物路线的量产能力、空气稳定性较高,但是接触电阻、对锂稳定性都比较弱;聚合物路线界面接触较好,也容易加工,但其导电率、稳定性等难题需要攻克;卤化物的界面接触性也比较好,但电化学稳定性需要解决,加工难度大;硫化物路线是目前国内外比较看好的路线,具有高离子电导率、良好的界面相容性,但其安全性及成本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难题。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崔光磊认为,固态电池的任何一种材料体系都存在短板,体系融合是电解质性能提升的必然选择,复合路线正成为行业统一的探索方向。
在难题攻克方面,南都电源通过电解质三明治结构设计和电极表面原位成膜技术,大幅改善了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的界面接触性能,降低电芯内阻,破解“固固界面”难题,有效提升了全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马骋教授开发了一种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实现了其它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所无法达到的极其低廉、适合商业化的成本;崔光磊研究员采用复合路线,固态电解质电导率得到提升,实现室温60℃~100℃下1500C的高倍率性能……
对于固态电池的量产,业内专家学者、企业等都是有信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2025年年底或者明年,全固态电池应该会有一些装车的测试,2027年应该规模就会比较大了,但是它还处在装车示范验证的阶段,到2030年之前,应该会形成量产化产品。
最后,我们看一看固态电池的发展现状。
在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背景下,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高技术水平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改进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固态电池的专利数量来看,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和广汽集团目前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些企业的积极创新和技术积累,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行业相关人士透露,2025年1-4月,国内固态电池行业的扩产规划规模已超过50GWh,拟投资总额约150亿元。产品端,行业内大容量(50Ah以上)全固态电芯逐步通过研发测试,后续中试及装车测试将陆续展开。行业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5年年底实现产品定型,2026年逐步验车测试,2027年产业链进入规模化降本阶段。
近期,多家企业密集宣布订单签约或量产进度,更有固态电池量产线建成并投入生产的消息。仅在2025年CIBF展会上,就有超过30家企业发布了固态电池新品或品牌。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280家,累计规划产能突破450GWh,这意味着产业生态初具规模。
信息来源:
固态电池研发走向多路线融合.中国汽车报
固态电池量产计划密集发布,产业化进程提速.证券日报
固态电池研发面临多重技术考验.经济参考报
《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苏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