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粉体产业的明天在哪里?从这份榜单一窥未来


来源:中国粉体网   平安

[导读]  中国粉体网编辑将这些技术中与粉体材料科技密切相关的成果整理如下。

中国粉体网讯  为激发创新引领的跨界合作活力,打造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深化“科创中国”建设,中国科协设立了 2020 年度“科创中国”系列榜单,聚焦“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资源环境五大领域的产业创新需求,推介了一批先导技术。这些技术成果达到了一定成熟度且通过早期验证,具备技术转化条件。中国粉体网编辑将这些技术中与粉体材料科技密切相关的成果整理如下:

微纳材料表面纳米包覆技术和装备

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纳米包覆面临的精度不可控、不均匀、不致密等“顽疾”,提出多场耦合克服微纳材料内聚力的离心流化策略,保障了微纳材料充分分散包覆后的固有物化特性,揭示离心压差补偿的动态包覆机理,实现了可控致密的均匀包覆层制备。该项技术完成第五代固体推进剂的集成应用,支撑长征固体运载火箭、核常兼备东风战略导弹等国之重器的研制,实现我国推进剂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其成果应用于能源环保、发光显示、生物医疗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领域,实现了原子精度包覆技术和装备的从无到有,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生物医用颗粒的可控制造技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针对生物颗粒制造过程中粘度高导致尺寸结构难以调控的问题,提出了提出两步膜乳化过程的思路、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案,获得过程调控的关键参数和方法并成功制备。生物医用颗粒的可控制造技术深入研究应用中的构效关系,为生物颗粒的可控制造及成功应用提供新策略和新方法。所提技术在先进材料制造及生物医药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及发挥了产业推动作用,对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保护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先进交通运输装备用高性能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中南大学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先进交通运输装备用高性能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该技术解决了高能制动的高耐磨性和高可靠性难题,实现了技术的全面超越,保障了我国高铁发展战略的需求;解决了航天器对接机构两项关键部件之一的“卡脖子”难题,为国家空间站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首次实现了粉末治金摩擦材料在外太空的应用;解决了由于润滑油失效导致机毁亡灾难性事故发生的。该技术保障了我国高速交通运输工具的安全及可靠运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突出贡献。

全光谱高显色LED照明用高性能荧光粉及应用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制了全光谱高显色LED照明用高性能荧光粉,并发明了相关制备技术,所制备荧光粉的发光效率、粒度、形貌等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所研发的产品发光效率、粒度、形貌等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所制成的全光谱LED器件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所发明的相关制备技术涉及的多项材料和应用技术的创新成果打破了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垄断地位,为下游企业提供核心原材料保障并约节大量成本,推动了白光LED荧光粉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废弃锂电池中稀有金属的高值化回收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

南昌航空大学开创性地从浸出的可控性、分离的匹配性和纯化的选择性三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和技术创新,形成适宜钨渣、稀土尾渣和废弃电池中金属资源化的3套技术体系,解决了我国复杂固废中战略金属的选择性和高值化回收技术难题。该发明顺应新形势需求,开创了固废治理的盈利新途径,是固废中多金属资源化回收治理最佳可行技术,也为现代高新技术和军事技术提供高纯稀土等战略资源保障。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其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也将在其推广应用中不断凸现。

锂电池废料短程利用与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发明了近中性诱导相变选择性提锂-镍钴锰协同提取净化技术、离子交换膜表面在线化学自组装改性技术,并设计制备出适合高盐废水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的成套装备。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提出废料高效处理的新方法。本项目技术回收流程短、物耗低、关键金属回收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该技术成果对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生的锂电池废料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且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的高效统一,应用前景广泛。

高效治理有害藻华的绿色环保新材料及其专用设施设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天然矿物为载体,首创了改性粘土治理藻华技术与方法,攻克了国际上藻华治理“用量大、淤积重、难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治理效率较国外提高上百倍,现场治理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该技术已初步实现产业化,可带动一个全新的涉海环保产业体系,促进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前景可观。具有广阔国内外市场前景,可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高温化学气相沉积外延设备

深圳市纳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设计的碳化硅外延炉主要采取主流的横向热壁技术方案,推出设备所生产外延片材料将综合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厚度不均匀性<1%、掺杂浓度不均匀性<5%、缺陷密度<0.5/cm2、升降温时间均约30分钟、最高温度1700℃、温度不均匀性<2℃,同时具备盒对盒高效传输、合理的模块化布局、高效的实时监控及数据分析系统的优点。该项成果将补齐我国在碳化硅上游产业链上关键外延设备环节的缺失,实现先进外延设备的进口替代,为国家七大新基建领域中用到碳化硅材料的六大领域做支撑。

大尺寸铌酸锂晶体、单晶薄膜及器件

山东大学研发的大尺寸铌酸锂晶体、单晶薄膜及器件涵盖了大尺寸铌酸锂晶体生长工艺及装备、晶圆制备、单晶薄膜制备及声表面波器件,实现了材料、装备和器件协同发展。该技术主要针对属于我国“卡脖子”技术的8英寸铌酸锂晶体、单晶薄膜及声表面波器件进行开发研究,填补了市场空白。该技术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的高端铌酸锂晶体材料和器件,为产业提供核心技术,推动我国铌酸锂晶体材料、器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高光效黄光LED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

南昌大学国家硅基 LED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装备与工艺的协同创新,创新发展了具有自主产权的大科学装置—MOCVD高端装备,并在硅衬底上生长第三代半导体InGaN黄光LED材料,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将黄光LED的光效提升到了27.9%。该技术结束了国际市场上长期缺乏高光效黄光LED的局面,其技术指标远超过荧光型技术路线实现的同色温光源,解决了LED荧光技术实现的超低色温光源存在的光效不高、光衰较大、显色不足的难题,开拓了健康照明的新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大长径比纳米探针可控制备技术及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了大长径比纳米探针可控制备技术。该技术通过简单控制阈值电压来控制尖端生长液的量,确保尖端生长单根碳纳米管,通过将亲水处理后的硅探针放置于一定分散浓度的一维纳米材料溶液中进行组装,得到不同长径比的纳米探针。采用该技术制备的纳米探针具有刚度好和性能稳定等优势,可以代替原子力探针直接用于原子力显微镜,实现极小纳米特征尺度和大深宽比微纳结构的测量。该技术很好地促进纳米测量仪器的创新自主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资料来源:公众号科协改革进行时)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27

作者:平安

总阅读量:1454538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