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疯狂有色下的“价值洼地”


来源:海通证券

[导读]  在历史价格低位横亘许久的镍也开始发力了。

中国粉体网讯  在历史价格低位横亘许久的镍也开始发力了。


周二午后,沪镍再涨2%。


本周前两天,沪镍主力合约合计涨幅超过6个点。较6月初的最低点73040元/吨,涨幅超过25%。


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涨价周期之下,只有迟到,没有缺席。


根据多家券商分析认为,在全球镍矿产量仍呈放量上升趋势背景下,其期货价格的走高,以及反应在二级市场中相应个股走强,原因主要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高镍三元材料需求预期的提升。


当然,当前国内环保风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催化剂。


镍的应用


全球范围而言,镍的应用主要聚集于不锈钢产业;其在电池行业的应用占比,迄今虽微不足道,却潜在爆发可能。


据安泰科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镍消费量中,不锈钢占67.3%,电池占3.1%。据其预计,至2020年,前者用镍占比将下降至64.2%,电池行业用镍将增加至7%。


这一预期比例的变化,反映在当下,是镍对钴的替代,以及特斯拉所引领的高镍三元材料NCA(镍钴铝酸锂)的潮流。


众所知周,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的核心是提高性价比,这要求它在一方面性能上提高续航里程,另一方面价格上降低材料成本和配套系统质量。


而做到这两点,电池容量是为关键。


而在三元材料中,镍的主要作用,恰是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从而决定着电池的容量:镍元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正极材料的活性分子数量,以及正极材料的比容。


镍钴博弈


据专业人士介绍,当前市场上常见的的三元材料主要是镍钴锰酸锂(NCM)。材料中镍钴锰3种元素的比例并不确定,但可以通过3种元素配比来改善电池的性能。


科学界对此有各种各样的研究,一方面是为了改善材料性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约原材料成本。


目前在生产中占比较大的主要是LiNi1/3Co1/3Mn1/3O2,LiNi0.4Co0.2Mn0.4O2,LiNi0.5Co0.2Mn0.3O2和LiNi0.6Co0.2Mn0.2O2等,相应地分别被简称为333型,424型,523型与622型。


数字对应镍钴锰三种元素的相对比例,从这几种型号的化学式可以看到,型号越往上走,镍的占比越来越高,钴的占比越来越低。


从分子式上测算,同样为硫酸镍为原料的三元正极,单吨高镍三元对硫酸镍的需求是低镍NCM333的2.4倍。


截至2016年底的数据显示,国内高端三元正极材料811/622产量占比仅为三元正极材料总量的1%,高端材料供给严重短缺。


尤其当前,622产品已经量产,而镍密度更高811产品也在稳步推进,未来高镍三元材料占比越来越大已势不可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镍价,钴价涨幅更为凶猛——相比年前涨幅超过100%。


这无疑极大提高了三元材料成本,压缩厂商利润空间。以此可见,镍替代钴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还存在成本考量的实务因素。


标杆效应


趋势的力量向来令人敬畏。


根据业界主流观点,新能源汽车电池正极材料,由磷酸铁锂转向三元材料,由低镍三元转向高镍三元以及镍钴铝酸锂(NCA)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尤其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汽车标杆,其所力推的NCA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带动需求端对镍的上升预期。


以特斯拉Model S为例,据测算:一辆P85D的Model S所需正极材料NCA质量为120.8kg。每千克NCA所需硫酸镍原料2.03kg,所以一辆Model S所需硫酸镍245.2kg,即2.88kg/kWh。


据此计算,一辆75kWh的Model 3所需硫酸镍216.4kg。而2020年特斯拉Model 3预计产量达到100万辆,这意味着将为全球带来21.6万吨的硫酸镍需求,而这已经是目前全球硫酸镍下游需求的近一半。


特斯拉之外,目前国内多家知名电池企业,如比克、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也均已加入高镍三元研发行列,并纷纷制定了目标。


如比亚迪,正极材料采用高镍三元材料,负极材料采用氧化亚硅或纳米硅,计划2018年三元电池能量密度达240Wh/kg,2020年达300Wh/kg。


宁德时代材料体系则为高镍三元/硅碳材料,预计2016年三元电池能量密度做到200-250Wh/kg,“十三五”期间实现350 Wh/kg目标。


国轩高科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2020年目标是300-350Wh/kg。


供需关系


据INSG的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原生镍产量为198万吨,消费量为203.32万吨。就中国而言,2015年镍矿进口量为3516.72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60%。


就该两项数据而言,国内产业界对于镍的需求呈偏紧态势。


回归到电池行业,2016年全球硫酸镍(电池需求端)38万吨产量对金属镍的消耗,远不及不锈钢的贡献。但从增速和消费增量来看,却是镍下游其他领域不可比拟的。


仅就中国来说,据电动汽车网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正极材料产量16.16万吨,同比2015年增长43%;其中三元材料产量5.43万吨,同比增长49%。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目前正极材料仍以NCM为主,而NCA占比不足1%,而后者作为发展趋势,存在较大的放量可能。


安泰科方面预计,2017年全年动力电池出货量36GWh,而三元材料有望占50%左右即18GWh,是16年的近3倍。预计17年全年三元材料产量10万吨,再结合三元占比趋势(高镍化发展)可估算17年硫酸镍需求总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5.2%。


以上可见,镍在全球市场的供需较为平衡,但回归到中国国内,受制于资源短缺,相关产业将因对镍的旺盛需求而长期承压。


环保风暴


有需求固然就会有供给,尤其对这一需求拉动最大的电池产业所需要的硫酸镍,其工艺门槛并不高深。


仅就产业成本考量,相对利好的是,目前国内的上游企业金川镍盐、格林美和广西银亿等,尚有9万吨的硫酸镍扩产计划。


同时,由于看好硫酸镍的前景,电解镍行业企业也正在谋划向硫酸镍转产。反应在在国内的企业中,当首推金川镍盐,其今年拥有12万吨左右的电解镍产量,是最有条件转产的厂商。


即便如此,一如我们所知,当前左右行业产能变化的主要力量还在于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及其所带来的环保考评影响。


换言之,即便门槛不高、后续产能可以即时上马,但环境问题决定了,金属加工领域将在很长的周期内受到严重约束。


工信部在2015年就将硫酸镍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所以硫酸镍在生产、运输、库存等环节对环保的要求非常高,新建产能的环境评估需要比较长的周期,这无疑大幅限制硫酸镍新建产能的扩张。


尤其我们当前看到的那样,2017年的环保督查无论是从执行力度,还是中央的态度来看,都远超各界的预期。


第四批中央环保督查和“2+26”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专案所涉及的硫酸镍产能规模达43.73%,部分不达标产能将面临停产。而此前的三批次中央督查中,已经有企业因为环保不合格被勒令停产。


如上所述,虽然镍的价格仍处于历史低位,但在趋势的力量推手下走入上涨通道后,你很难指望它再回头。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