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输药系统可抑制器官排异反应


来源:科技日报

[导读]  据最新一期《自然·通信》杂志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粒子研发的药物输送系统,可使供体组织对受体免疫系统“隐而不现”,从而减少了器官移植的并发症。

中国粉体网讯  据最新一期《自然·通信》杂志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粒子研发的药物输送系统,可使供体组织对受体免疫系统“隐而不现”,从而减少了器官移植的并发症。


近年来,尽管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短期和长期器官排异反应依然具有风险。T细胞是识别和攻击异物的白血细胞,也是器官排异反应背后的主要元凶之一,其中最有效的效应记忆T细胞,由供体器官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蛋白激活。



研究人员可用阻碍靶基因表达的siRNA(小干扰RNA)来让这个蛋白静默。利用常规输送方法,siRNA的影响仅持续几天,但从死亡供体移植的器官,通常需要数周来“治愈”和降低排异反应风险。此外,siRNA还会给并不需要治疗的其他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带来副作用。


为了延续siRNA的作用,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药物输送系统,其中基于聚合物的纳米粒子,可携带siRNA到达移植部位并缓慢释放药物。他们还开发了在供体器官被移植之前将纳米粒子引入其中的方法,这样药物只针对移植器官而不是全身。


这些纳米粒子可针对特定属性进行调整,其带有的微量正电荷同siRNA核酸负电荷相互作用,使纳米粒子成为药物的自然载体,突破了目前商用纳米粒子仅能携带限量药物的极限。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直径为几毫米的部分人动脉用携带siRNA的纳米粒子进行了处理,然后移植到注射了人类T细胞的免疫缺陷小鼠的腹部主动脉。结果发现,在移植六周后,纳米粒子依然存在于供体组织,并明显静默了蛋白表达。而且,不相关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毫无损伤。


研究人员表示,移植后的最初几周至关重要。推迟排异反应的开始时间,将使排异反应变得更温和、更易控制,后期排异反应也会更少。


推荐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