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稀土收储落定 行业价格整体有望上行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导读]  今年的第三轮稀土收储落定,此次稀土收储招标总量3705吨,中标1665吨。招标跟随市场节奏,行业价格整体有望上行。

中国粉体网讯  5月27日,今年的第三轮稀土收储落定,此次稀土收储招标总量3705吨,中标1665吨。据了解,参加本次招标的单位有五矿、包钢、中铝、赣矿、广晟、厦钨、中色。其中主流稀土产品:氧化镨钕招标价格约29.5万元/吨,数量1800吨;氧化钕招标价格约28.5万元/吨,数量250吨;氧化铕招标价格约57万元/吨,数量200吨;氧化铽招标价格约350万元/吨,数量240吨;氧化镝招标价格约125万元/吨,数量550吨;氧化镥招标价格约521万元/吨,数量约35吨;氧化钇招标价格约2.6万元/吨,数量约330吨,氧化铒招标价格约19万元/吨,数量约300吨。本次招标价格总体高于上次招标价格,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招标跟随市场节奏,行业价格整体有望上行。

 

百川资讯稀土分析师杜帅兵表示,本轮稀土收储对于稳定市场价格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稀土“打黑”力度进一步强化,市场普遍看好稀土价格的后期走势。不过,目前稀土下游需求进入淡季,对稀土价格上涨存有阻力,短期看稀土价格以稳为主。

 

但是,仍需注意的是,在此次稀土收储过程中,仍有部分产品流标。氧化镨钕和氧化铽流标,主要是收储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相关数据显示,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今年5月产品挂牌价格显示,氧化镨钕的挂牌价格为29.7万元/吨,而本次收储价格仅为29.1万元/吨;中国南方稀土集团5月15日中重稀土单一氧化物挂牌价显示,氧化铽挂牌价格为350万元/吨,本次收储价格为342万元/吨。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商家对于稀土后市价格普遍看涨,低于市场价格收储的流标可能性很大。

 

记者翻阅此前的资料发现,自2016年12月13日至今,稀土行业国储招标已完成3轮,累计实现收储6400余吨。其中,2017年1月,第二轮国储招标收储2000吨,招标价格较前次总体上浮2%~8%。回顾三次收储,收储量和收储价格均逐步提高,业内普遍感觉收储频次和规模有别于往年政策,呈现出频次高、规模小的特征,并且每次微幅溢价,此举有利于市场形成正面预期,有助于市场信心和景气的持续修复。

 

目前,对于稀土市场行情而言,市场普遍认为,目前稀土行业整体秩序已经得到改善,产品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从供给端来看,2016年10月,工信部印发《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发展规划”)。根据发展规划,到2020年,国内稀土矿开采量将控制在14万吨以下,年均增长量不得高于7.4%;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及资源综合利用全部纳入六大集团管理,除六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外,不再新增采矿权。

 

2017年4月13日,工信部发布《2017年第一批稀土生产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下称“控制计划”)。根据控制计划,2017年,国内稀土矿产品计划生产总量为52500吨。其中,轻稀土计划产量43550吨,中重稀土计划产量8950吨;同期,国内冶炼分离产品计划生产总量为50075吨。各省区配额无明显变化,开采指标直接由对应稀土集团获得。

 

需求端来看,新应用的不断挖掘有望对稀土价格带来支撑。根据国内稀土消费结构,目前中国约有35%~40%的稀土被用作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不仅用于传统的家电、电动自行车、箱包扣等领域,也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节能电梯等新兴领域。

 

2017年1月23日,工信部联合发改委、科技部及财政部共同制定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下称“发展指南”)。根据发展指南,未来应加快新型高效半导体照明、稀土发光材料技术开发,突破非晶合金在稀土永磁节能电机中的应用关键技术,大力发展稀土永磁节能电机及配套稀土永磁材料。

 

民生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需求端应重点关注高端磁材。从高端稀土永磁材料需求结构来看,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节能高效电机是高端永磁材料的三大增长点。其中,高端磁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值得重点关注。

 

此外,稀土在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催化燃烧、石油催化裂化等领域前景广阔。根据民生证券研究报告,从行业发展来看,国内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行业处于增长期,每年有五分之一的在用车需要更换催化器,市场前景巨大,需求急迫。

 

同时,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所用的稀土主要是以氧化铈、氧化镨和氧化镧的混合物为主,含稀土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价格低、热稳定性好、活性较高、使用寿命长,且具有抗铅中毒的特征,目前仍没有比稀土元素更适合做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其被替代风险低。

 

有券商分析人士预计,未来稀土行业需求增速将稳定在6%以上,其中稀土磁材需求预期增速有望达到15%~20%。

 


推荐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