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癌治癌”:同源靶向纳米载药研究获突破


来源:中国科技网

[导读]  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具备灵敏的荧光/光声信号和优良的光热响应特性。癌细胞膜包被后,纳米颗粒不仅伪装了自己,减少了肝肾的截留,而且最终实现了对MCF-7肿瘤的同源靶向富集。在荧光/光声双模成像引导下,采用近红外激光激发,精确控制肿瘤部位的局部温度,实现了癌症可视化精准治疗。

中国粉体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蔡林涛带领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在“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纳米载药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纳米期刊ACS Nano上(ACS Nano, 2016, DOI: 10.1021/acsnano.6b04695)

  蔡林涛及小组成员陈泽、郑明彬基于团队前期工作基础(ACS Nano, 2013, 7, 2056;ACS Nano, 2014,8, 12310),构建了包载吲哚菁绿(ICG)的聚合物-癌细胞膜仿生纳米颗粒(ICNPs),并应用于同源MCF-7乳腺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癌细胞膜上表达的粘附分子通过受体—配体结合形式,能够将癌细胞彼此相互定位导航与锚定。蔡林涛组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制备包裹ICG的纳米颗粒,然后用MCF-7乳腺癌细胞膜(含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神经钙黏素(N-cadhein)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等粘附分子)包覆,这样的处理可让纳米颗粒粘附识别MCF-7乳腺癌细胞膜上的粘附分子,避免了繁冗的化学靶向修饰和潜在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具备灵敏的荧光/光声信号和优良的光热响应特性。癌细胞膜包被后,纳米颗粒不仅伪装了自己,减少了肝肾的截留,而且最终实现了对MCF-7肿瘤的同源靶向富集。在荧光/光声双模成像引导下,采用近红外激光激发,精确控制肿瘤部位的局部温度,实现了癌症可视化精准治疗。

  来源于肿瘤,应用于肿瘤,“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仿生纳米载药体系将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技术和思路。

  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中科院仪器专项、广东省纳米医药重点实验室等基金支持。

  癌细胞膜功能化的仿生纳米载药,能够通过粘附分子特异靶向识别同源肿瘤,并在荧光/光声双模态成像引导下光热高效治疗肿瘤。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