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简科技致力于打造常州“名片”——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园


来源:常州日报

[导读]  中简科技将瞄准国际碳纤维材料发展前沿,加快突破高端碳纤维制备的核心技术,并完善碳纤维研发生产及其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打造技术创新型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园,把碳纤维打造成常州乃至江苏的“名片”,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碳纤维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粉体网讯  10月20日,在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一条神奇的“线”。这就是他们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一卷卷黑色或白色的碳纤维。   

飞机上可以看见的绝大部分,都由这种“丝线”制造。它已经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该公司技术团队为此荣获科技部颁发的“航空高性能碳纤维创新团队”称号。   

强度高于钢铁数十倍   

中简科技董事长、总经理杨永岗介绍,碳纤维是一种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的新型纤维材料。它以石油中的聚丙烯腈为原料,先像化纤厂一样制造成聚丙烯腈纤维,然后再做氧化碳化处理。

经过氧化碳化处理的“丝线”,含碳量在93%以上,比重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数十倍。它“外柔内刚”,是新一代增强纤维,而且雷达检测不到,是航天航空领域的重要战略物资。

除了航天航空领域,碳纤维碳材料还应用于汽车、电子、机械、化工、轻纺等民用工业到运动器材和休闲用品等,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可用作电磁屏蔽除电材料、人工韧带等身体代用材料,以及用于制造火箭外壳、机动船、工业机器人、汽车板簧和驱动轴等,也能在体育领域用于制造球棒等。   

国内第1条生产线   

由于碳纤维是重要国防战略物资,上世纪8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就对中国进行碳纤维技术和生产装备的禁运。   

1989年开始从事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纤维研发的杨永岗,在具备了足够的理论基础和试验成果后,于2008年4月带领20人的技术团队落户常州。他们创建“中简科技”,希望做出真正实用、好用的碳纤维产品,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虽然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了T700级碳纤维的中试,但是从终试线到批量生产的工程线,还是有很多困难。”8年的艰苦创业中,他们一周工作7天,每天11个小时,今年49岁的杨永岗也早生华发。这样的拼命,总算让他们在导师贺福老先生生前实现了让国产碳纤维用在我国国防航天航空领域的愿望。中简科技建成了两条合计年产1600吨级的原丝生产线,和国内第1条年产300吨的国产ZT7系列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2011年成功实现ZT7系列高性能碳纤维稳定量产,成为目前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国产ZT7系列碳纤维的唯一供应商。

降低制造成本   

中简科技副总经理江汀说,他们还将研发更多与发达国家抗衡的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并加快高端碳纤维民用市场和下游复合材料开发,扩大碳纤维在风电叶片、汽车以及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目前,中简科技已与中材风电公司完成了科技部支持的碳纤维在风电叶片批量应用的考核。同时,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相关部门支持下,中简科技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可兼容多等级碳纤维的柔性千吨级氧化碳化生产线建设,预计明年初达产。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千吨T700/T800级碳纤维能力,同时,降低碳纤维的制造成本。   

杨永岗表示,他们将瞄准国际碳纤维材料发展前沿,加快突破高端碳纤维制备的核心技术,并完善碳纤维研发生产及其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打造技术创新型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园,把碳纤维打造成常州乃至江苏的“名片”,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碳纤维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