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用铝开启千亿市场


来源:中国证券报

[导读]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交通运输行业轻量化将为铝加工行业至少带来近千亿的市场空间,车辆应用铝材尤为看好。而传统车辆升级叠加新能源车辆需求利好,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汽车铝材最大的市场。

中国粉体网讯  近年来,汽车、轨道交通、航空和船艇四大交通运输领域轻量化趋势愈加明朗。铝合金型材因为多种优良特性成为实现轻量化交通的重要型材原料,用量增长迅速。


一、政策利好


政策方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近期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42号文件的具体工作方案》的报告,提出将重点扩大铝的应用,将用三年时间扩大600万吨铝的应用,其中交通用铝是主要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交通运输行业轻量化将为铝加工行业至少带来近千亿的市场空间,车辆应用铝材尤为看好。而传统车辆升级叠加新能源车辆需求利好,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汽车铝材最大的市场。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行业协会正在积极与相关主管部门及各方合作,努力推动产业用铝发展。


二、轻量化成趋势


减轻交通工具自重可降低油耗、提高运输效率,对于减轻环境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忠旺总裁路长青对记者表示,交通用铝已成为铝行业新的经济增长极。据分析机构CRU预测,全球范围内,终端铝消费增速在6%以上,交通运输用铝需求增速将超过8%。据铝业专家介绍,交通设备使用铝材料比使用钢铁材料重量轻30%以上,且安全系数也有可靠保障。因此,交通设备制造业使用铝合金实现轻量化是一大趋势,凭借质量轻以及很好的抗氧化、耐腐蚀性能,铝合金未来在交通运输上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此外,铝材一大优势是可以反复利用,同时节约原铝生产环节所需的95%能源,与其他材料相比更具环保性,且回收再利用的铝几乎可用在任何领域。目前,铝在金属回收中凭借其较高的废料价值,在废旧汽车处理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三、市场潜力大


近年来,随着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海业的飞速发展,欧洲交通领域的铝需求量已翻了三倍之多,未来该数据还将成倍增长。


目前全球高附加值铝延压材产品的消耗占铝材消耗总量的33%,中国的比例仅为12%,远低于全球水平。以汽车用铝为例,发达国家乘用车平均用铝量达到145公斤,而中国仅为105公斤,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目前国内高端铝压延材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进口满足市场所需。


“中国交通的‘轻量化’刚刚起步,本土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了解中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大有可为。”路长青说。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来看,在汽车、航空、船舶、轨道等交通领域,铝材产品正成为“新宠”。行业人士指出,在乘用车、全铝化挂车、铝制油罐车、C80运煤敞车、高铁、城铁、地铁等交通运输领域,未来可增加1000万吨的市场用铝容量,“大飞机”、轮船游艇项目的推进也给铝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事实上,铝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已接近一个世纪。中国航空工业的专家表示,“在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的竞争下,目前铝合金在航空工业尤其是军用航空的单机用量占比有所下降,而对铝材性能要求在提高。发展超高强铝合金,高损伤容限合金以及大型整体结构的高强、高韧、高淬透性合金成为主要趋势。”该专家同时指出,虽然铝合金材料占比下降,但由于民用飞机和军机数量上升,整体来看,航空用铝总量仍然上升。此外,C919大飞机航材国产化也是国产铝合金材料在航空领域增长点之一。


四、车用铝材被看好


目前,铝合金型材、板带、铸件、锻件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铝业公司中铝科学技术研究院铝加工工艺研究所所长赵丕植预计,未来五年,乘用车车身用铝合金板材的年复合增长率或超过25%,2020年全球需求量将达250万吨;中国汽车轻量化的序幕已经拉开,2020年覆盖件用铝合金板材市场规模将超过30万吨,内饰结构件及商用车板材超过70万吨,合计达100万吨。


爱励中国商务经理李伟则更加乐观。他认为,未来五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汽车铝材最大的市场,主要增量将来自于铝合金车身和底盘悬挂等部件。目前国内中高端车辆需求不断增加,铝板本土供应资源、设备、成型、表面处理工艺水平与国际差距越来越小。以奔驰C级车为例,目前国内奔驰C系列为钢制车身,而欧洲则高比例采用铝制车身。随着国内产业链迅速发展,预计2021年国内将与欧洲市场一样使用全铝机身。


新能源车辆的崛起也为铝合金在车辆应用上开辟了一片蓝海。受能源形式限制,更轻的铝合金车身可降低能耗,成为延长里程的主要突破方向之一。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项目执行总监贾安祥表示,铝合金用在新能源汽车可提升效率、降低油耗和节能减排,全铝车身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交通用铝热度乍起,各种产能正在或者已经在投放之中。部分相对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趋势已经出现。有业内人士指出,交通轻量化大蛋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家加入高端铝加工产业的阵营。但在某些特殊应用领域,例如特种航空材料,每年用量有限。若厂家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乃至出现价格战的局面将很快出现。如何使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不再重复“一哄而上、产能过剩、惨淡出清”的老路,值得业界各方思考和行动。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