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调研出炉 小而精项目收益显著


来源:云掌财经

[导读]  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对新材料的需求逐步扩大,硬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应运而生。近期,关于新材料的调研逐步向外界公布。

中国粉体网讯  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对新材料的需求逐步扩大,硬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应运而生。近期,关于新材料的调研逐步向外界公布。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


“十三五”新材料规划即将发布,行业和市场对此多有期待。据工信部数据,去年新材料产业产值从2010年的6000亿元增加到了2万亿元。在国家推动下,“十三五”期间新材料的产值仍会快速增长。从目前已透露的消息来看,新材料规划将对10个重点领域共计263项新材料产品进行支持,其中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军工等。

同时,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建立若干创新平台,如动力电池、集成电路产业等,突破如石墨烯、3D打印材料、环境材料等前沿材料的技术瓶颈。但从我们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新材料的研发难度要大于一般的技术创新,很多新材料在实验室能制成,但很难量产,上市公司在新材料的投入和产出上,往往高大上的项目不如小而精的项目。


石墨烯


需要耐心等待突破


石墨烯是最为人们期待的新材料,在今年的新材料联盟评选的“2016年最具潜力的20大新材料”中居于首位,国家和有关部门也一直在积极推动,但从现实进展来看,石墨烯提炼较为容易,但应用上没有很好的突破。

目前,石墨烯最有可能突破的方向,是导热、导电上的应用。就导电而言,石墨烯涂布于正极和负极材料上,可以提高正、负极的离子容量和交换率,从而提升充电效率,以提高电池的效率和解决快充问题;导热方面,现在智能电子产品的导热主要是通过人工石墨膜即聚酰亚胺(PI)膜来实现的,目前,浙江大学等已小批量生产出真正的石墨烯导热膜。但这两个方面还没看到哪家机构或公司进入中试阶段的。


国内一位石墨烯领军科学家坦言,即使石墨烯在导电、导热上商业化,那也是改善现有的材料,并没有突破性的应用。所以,尽管国家和企业都很重视石墨烯的研发,但对其商业化还需要耐心等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那些介入石墨烯应用的上市公司,有的是真投入,有的是假投入,只是寻找炒作的概念。不管真投入还是假投入,起码在2年内看不到量产。


手机后壳材料市场:


空间大竞争激烈


据最新报道,苹果已经通知供应链厂商,2018年全部iPhone手机都会采用OLED屏幕,前期炒作的双面玻璃可能要落空。苹果手机每一次使用新的材料都会引来一波炒作。从我国手机零部件产业链来看,整体材料创新空间不大,如OLED屏幕,主要是三星、LG和日本显示器公司三大面板巨头在竞争,但在手机后壳上还有很大空间,且我国几个上市公司较有竞争力。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3亿部,对于新材料手机后壳来说,有1200亿元左右的市场,就看未来谁能主导这块市场。


目前,手机后壳最常见的材料是用雕刻工艺加工的铝合金,此后壳的重大缺陷是对信号的屏蔽,以至于不得不加上两根信号条,这也是手机整机厂商积极寻找新材料的原动力。因此,目前几家用雕刻工艺加工的铝合金上市公司将面临较大冲击,而下面几家公司已经开始积极研发新材料。 三环集团:氧化锆陶瓷


小米5后壳采用的是氧化锆陶瓷,生产者是三环集团(300408)。锆陶瓷后壳的加工难度非常高,尤其微晶锆纳米陶瓷加工中需16道工序。锆陶瓷后壳具有质地高贵(接近蓝宝石的品质)、坚硬耐磨、色泽圆润、不屏蔽信号、力学性能好、介电常数高等特点,蓝思科技也在重点开发陶瓷后壳,但缺点是加工成本高。目前,铝合金后壳的销售价在70-80元之间,最贵的供苹果的接近200元,陶瓷后壳的销售价在140元左右。但因为使用这一后壳要在手机结构上重新设计和处理,实际使用成本高于铝合金,再加上现在产量不足,所以,使用的厂家还不多。未来三环集团如果解决了这两个制约因素,市场空间可能会打开。


宜安科技:液态合金


自苹果手机的卡针使用液态金属后,人们对液态金属在手机上的应用多有期待,而液态金属也被称为最有前途的新材料之一。宜安科技(300328)致力于液态金属的研发已有多年,掌握液态金属核心技术,是目前为止全球唯一一家对外公布具备大形块状非晶金属成型能力的企业。2015年,公司与中科院金属所合作。2016年3月,公司实际控制人拟收购全球液态金属龙头企业Liquidmetal股权,拟择机将其股权注入上市公司。宜安科技液态金属的一个方向是手机后壳,但因为液态金属是高温成型后瞬间冷却的,外表难看,如果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外表就不过关,并制约市场拓展。


宜安科技的另一个方向是汽车零部件,液态金属的强度是铝合金的2.5倍左右,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在汽车转轴、紧固件、锁等方面的市场上容易突破,但目前公司还是研发型的企业,需要有一批制造型的企业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市场才能打开。目前,公司的液态金属已在新能源汽车上有了应用。


信维通信:金属注射成型


信维通信(300136)是全球第二大天线生产商。2015年,公司收购了深圳艾力门特,后者拥有钛合金和铝合金粉末注射成型技术。金属注射成型(MIM)技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是将各种微细金属粉末按一定比例与预设粘结剂制成具有流变特性的喂料,通过注射机模具成型制造出特定产品,特点是能制造出形状复杂、组织结构均匀和高性能、高强度、高精度的金属零部件,并且成本低。目前,国内手机应用上,已有卡托、大镜头圈、LED圈、按键用了MIM。深圳艾力门特有大型金属注射成型经验,也在研制铝合金手机后壳,其成本可能只有雕刻工艺的一半左右,并很好地解决了信号屏蔽问题,加上信维通信拥有成熟的渠道,一旦研制成功非常具有竞争力。


3D打印:


多家公司加大创新投入


最新的消息显示,惠普将投资4亿元扩建西班牙3D打印研究中心。5月,惠普凭借正式推出的两款多射流熔融3D打印机Multi Jet Fusion 3200和4200震动了全球的3D打印界。现在,该公司又有了新的动作——他们将在未来1年内对位于巴塞罗那Sant Cugat的国际研发中心追加6000万欧元(约合4.4亿人民币)投资,从而进一步扩大这座专注于开发大尺寸3D打印技术设施的规模。


惠普动作的背后,是3D打印巨大的潜力。根据Wohlers Report预测,未来3D打印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全球3D打印市场2017年突破100亿美元,2014-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2.4%。据行业预测,中国3D打印市场的规模将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有望在2019年达到200亿元。


3D打印核心的是材料和打印机。目前,成熟的材料主要是光敏树脂和锆等陶瓷。就后者而言,国外打印牙齿和骨骼已比较成熟,而模具成型和机械难以加工的复杂零部件是未来重要的方向。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有50家左右介入了3D打印市场,其中多数为打印服务,且是低端的塑料打印服务。这块进入门槛太低,没有核心竞争力。有些上市公司对外投资了打印材料和打印机的研发,但投资比例太低,即使投资成功也对业绩影响不大。下面3家公司在创新方面投入较大,未来或有机会。


南风股份:核电站核心部件


2015年,南风股份(300004)旗下控股子公司南方增材启动重型金属3D产业化项目,分别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就核电核化工装备,如核电主蒸汽管道贯穿件、ACP100压力容器等的电熔增材制造达成研发协议。


2016年5月,南方增材完成了技术合同项下贯穿件模拟件的材料研发、工艺研发和设备可靠性、稳定性评估、材料检验工作,经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全部性能符合最新技术规格书的要求。2016年5月25日,南方增材召开了核电主蒸汽管道贯穿件模拟件电熔增材制造首个模拟件开工会,正式打印技术合同项下的贯穿件模拟件,预计将于2016年年内完成贯穿件模拟件的生产、检验工作。因压力容器为核1级设备,安全性能等级高,为此,南方增材正严格遵守压力容器生产的各项要求并开展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南方增材正在进行压力容器材料的研发工作。


核电蒸汽管道贯穿件规格很多、很杂,每种的数量又很少,因此制造成本较高,3D打印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核电站部件的价格一般是民品的2倍,贯穿件的价格在15万—40万元/吨之间,毛利率非常高。公司的合作者是中国核电旗下研究机构,研制成功后进入核电站市场的问题不大,预计研发成功后取得相关认证即销售许可的时间为1年,也即有望在2018年贡献利润。查看南方增材合作方的官方网站或许能及时获得这一项目的最新进展。


蓝光发展:血管打印


在3D生物打印领域,蓝光发展(600466)曾于2015年1月19日、4月30日披露了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D生物打印项目事宜,项目总投资额为人民币2.1亿元。报告期内,蓝光英诺公司实现了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第一阶段的研发,并实现了简单组织的打印。2015年10月23日公告,蓝光英诺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细胞生物墨汁核心技术的应用,配套开发出了全球首款3D生物血管打印机。

3D生物打印可谓技术难度最大,目前,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研究机构或企业有初步的进展,蓝光发展的这一项目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育。


银邦股份:进入军工市场


2012年,银邦股份(300337)就以金属复合材料为基础,积极进入3D打印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目前,公司持有合资公司飞而康45%股权,并持有银邦精密95%股权,布局了三个最具潜力的业务领域:航空、医疗与模具。其中,在航空领域,公司在军用、民用两个市场中均实现了突破,已经通过中航商飞的认证,实现批量供应,为国内首家3D打印企业,并有望借此通过全球适航认证;同时,去年公司3D打印积极进入军工领域,这块市场潜力也很大,现在就看订单落实情况。


由于军工项目一般不对外披露,我们只能通过合同公告或公司报表去寻找线索。在医疗领域,公司是与杰冠医疗合作进行3D打印义齿的业务,并与多家医院合作开发医用订制化医疗器材,4月份,其打印设备全部到位,并开始了大规模推广,目前看起来趋势不错,但因为公司不是直接投资的,短期对公司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此外,在3D打印原料环节,公司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制粉设备,生产的钛粉性能优异,销售情况比较好,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有可能扩产。


项目小而精更易出彩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涉及材料的公司有800家左右。其中,涉及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的有近80家、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的有近40家、先进高分子材料的有236家、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65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近40家、前沿新材料的有近30家。在这些公司中,很多介入了石墨烯、超导、碳纤维等高大上的项目。从我们的调研来看,这类公司的投资还有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而一些在较窄领域或专用市场介入我国急需进口新材料的公司,也即走小而精道路的公司更易出业绩。


丹邦科技:聚酰亚胺膜投产在即


聚酰亚胺(PI)是我国基本依靠进口的材料,这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耐高温达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无明显熔点,高绝缘性能,已经应用于各国航天航空领域以及美国军用舰船上的基本配置;电子级PI膜市场被称为电子市场的“黄金”,市场价在每吨20多万元。目前,只有少数国家具备生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的能力,由于应用领域的特殊性,技术和产品都不对中国出口。2013年,丹邦科技(002618)募资6亿元投入PI膜项目,达产后年产PI膜300吨;今年2月24日,公告产线已经安装调试完毕并连续48小时投料试生产成功,目前,正在等待消防验收等,预计公司很快就会公告正式生产。


申万宏源的研究报告称,根据草根调研,或有3家香港、日本经销商正与公司洽谈PI膜销售合作细节。若后续工作推进顺利,预计2016年公司PI膜产品将实现0.65亿元净利润。同时,公司正在部署积层石墨烯薄膜项目,管理层认为前景很好。积层石墨烯薄膜主要用于导热、屏蔽电子信号。目前,智能手机已普遍使用,未来笔记本电脑等也有可能广泛应用,市场规模确实很大,但其碳化工艺要求很高,国内也有多家成熟厂商。我们认为,对此还需要谨慎观察。


浙江众成:塑料等新材料即将突破


浙江众成(002522)是全球塑料薄膜龙头企业之一,专用设备的研制能力在行业中数一数二,高性能功能性聚丙烯薄膜、新型聚酰胺弹性体和PVDC膜均在突破的前夜。


2015年5月20日,公司公告投资建设“高性能功能性聚丙烯薄膜”试制生产线;今年4月29日和5月25日,公告取得了相应的一系列发明专利;通过一般的试制周期来分析,高性能功能性聚丙烯薄膜极有可能今年底量产。广发证券曾在研究报告中分析,高性能功能性聚丙烯薄膜将用于印制钞票、银行汇票、支票等有价证券。因为优越的防伪性能,全球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以塑代纸发行了塑料钞票,英国、加拿大也将发行这样的钞票;由于其制造难度高,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只有英国英诺薄膜公司一家。浙江众成一旦量产,市场空间有望打开。


热塑性弹性体(TPE)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兼具传统橡胶的高弹性和热塑性塑料的热塑加工性,能够像热塑性树脂一样进行多次加工并被回收和再利用,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热和耐油性能,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鞋、汽车水管等,充电桩电缆等高端电缆领域。2015年5月25日,公司与自然人韩丙勇、梁红文、张爱民等合作成立了浙江众立合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新型聚酰胺弹性体;2015年12月6日,公司公告了增发预案,计划募资4亿元用于年产12万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生产项目。预案中称相关产业规模在千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近30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0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45.12%。韩丙勇、梁红文、张爱民等3位专家是国内这一领域最优秀的科学家,与浙江众成合作开发的弹性体是第三代产品,成本低、性能好,极具市场竞争力,预计这一项目将于明年贡献利润。


PVDC膜是公司前期募投项目,PVDC膜具有隔水、隔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军工领域,德国等少数国家的枪支、炮弹均用PVDC膜包装。目前,这一产品为国外垄断。公司研发PVDC 膜已有数年,处于研发成功的前夜,成功后将很容易进入军工领域。


万泽股份:高温合金即将投产


万泽股份(000534)自2014年起积极剥离地产业务,坚定转型,目前主业基本已是高温合金,核心优势明显。2014年,公司与中南大学联合投资设立了高端高温合金研发公司万泽中南研究院,拥有世界航空发动机领域内的顶级专家多名,均曾在海外高温合金巨头长期从事研发和产业化工作。2015年11月底,公司又成立了深圳市万泽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年产超纯高温母合金250吨、先进发动机叶片3.96万片、高温合金粉末60吨生产线;公司预计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平均收入13.4亿元,新增年平均净利润4亿元。目前,万泽中南研究院已有母合金产能100吨/年的能力,已经建立了1600平方米的精密铸造工程中心,并即将投产。


调研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新材料公司从研发项目立项到成功量产周期非常长,如果不能长期持续地关注,炒作一把概念后带来的常常是失望。


任何行业的发展与行业的相关概念,炒概念股能够获得超常收益的概率是极低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最基本的业绩支撑,投资者在炒概念时,切勿忘记其背后的风险。

推荐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