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车失败 中国氯化法钛白粉产业化之路再遇波折


来源:华夏时报

[导读]  原来,2012年佰利联曾斥资1.05亿元从钛康引进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用于IPO募投项目,装置建成后,去年5月进行首次联动试车,不幸失败。中国氯化法钛白粉产业化之路再遇波折。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氯化法钛白粉产业化之路再遇波折。

  近日,佰利联(002601,SZ)在深交所披露,德国钛康已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递交申请,请求裁决公司支付逾3189万元费用。

  佰利联与钛康有何纠纷?原来,2012年这家上市公司曾斥资1.05亿元从钛康引进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用于IPO募投项目,装置建成后,去年5月进行首次联动试车,不幸失败。

  因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产出一吨合格氯化法钛白粉,佰利联随后向钛康发出通知书,单方面宣布解除合同,并拒绝支付尾款,此举惹恼对方。

  2015年9月已解约,4个月后才披露,佰利联的信披实在让人难以恭维。

  试车失败后相互指责

  佰利联的这份仲裁事项的公告于1月21日发出。

  他们透露,2012年11月公司曾签署一份合同,决定聘请钛康为6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提供设计、建造、操作及技术服务,合同金额1.05亿元。

  这项交易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进行,项目每取得一次进展,公司便支付一期费用,共七期。

  2015年5月,双方的合作推进至第六步,即生产线已经建成,开始第一次联动试车。孰料,试车失败导致双方矛盾一触即发。

  对于失败原因,钛康方面归咎于佰利联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员工操作错误。

  佰利联方面则认为,钛康转让的技术存在设计缺陷,提供的试车等技术资料不完整、不准确,操作人员缺乏成功的试车经验。

  在8月寄出一份《调试逾期告知函》后,9月21日,佰利联便向钛康发出了《终止合同通知书》。

  佰利联给出了终止合作理由:2015年2月19日双方已书面确认生产线竣工,按照合同规定,6周内就必须生产出第一吨合同产品。

  截至2015年9月21日,时间已超过28周,目标仍未能达成,这给公司造成了数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重大信誉损害,钛康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然而,这家德国公司拒绝承认存在任何违约行为。

  他们回应,第一次联动试车失败后,当时正准备指导佰利联进行第二次联动试车,没想到对方突然单方面提出解约,并拒绝支付后续合同款项。

  他们请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确认佰利联解除合同的行为无效,并立刻支付第六、第七期合同款,金额为3150万元;加上逾期付款利息、律师费等,共计3189万元。

  佰利联与钛康撕破脸,令外界终于了解到了这个项目的进展,这一事件也给中国氯化法钛白粉产业化之路蒙上了阴影。

  资料显示,钛白粉是一种白色颜料,无毒无害,被广泛用于涂料、塑料、纸张、化纤等产品的生产中。

  2014年,中国钛白粉的产量为243.5万吨,早已跃升至全球第一,这些产品却大多采用落后的硫酸法工艺生产。

  生意社钛白粉分析师杨逊透露,硫酸法诞生于1916年,工艺污染重,生产一吨钛白粉产品同时会产出约8吨废酸;操作包含5大工段、24道工序,很复杂;产品价格低,且只能间歇式生产,现已被国家列入“限制类”工艺。

  氯化法则于1959年工业化,工艺污染小、流程短、连续操作,生产的产品价格也高。

  “钛白粉约60%用于生产涂料,像汽车漆、外墙涂料等,只能用氯化法钛白粉,耐候性较差的内墙涂料才用硫酸法产品,两者每吨价格相差好几千。”杨逊指出。

  尴尬的是,脱胎于杜邦的科慕、特诺、亨斯曼等皆拥有氯化法技术,却将此视为高度机密,拒绝对外转让。

  国内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研发,迄今运行较好的只有锦州钛白一家,这仅限于两条采用熔盐炉、产能各1.5万吨/年的氯化法生产线,2009年新建的3万吨/年生产线和佰利联一样采用沸腾炉,运行颇不顺畅。

  需要说明的是,锦州钛白是中信集团、攀钢集团的合资公司。

  合同终止4个月后才披露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粉分中心主任毕胜透露,锦州钛白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源自引进吸收。

  “生产商不卖,就找技术咨询公司。这种公司通常由一些技术人员组建,每个人知道一点,东拼起凑在一起,就搞出了一套资料,没有实践经验,美国波富门斯、钛康都是这种。”一位不愿具名的行内人士透露。

  佰利联的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原计划采用波富门斯提供的技术。孰料,2012年杜邦以窃取商业机密(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为由,将波富门斯及其华裔股东刘元轩告上法庭,攀钢集团也成了被告之一。

  2014年该案宣判,刘元轩被判罪名成立,获刑15年。

  引进波富门斯的技术遇阻,佰利联改而求助于钛康。资料显示,钛康成立于2007年,注册在德国贝吉施·格拉德巴赫。

  此前,钛康曾为云南冶金集团旗下的新立钛业6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提供设计、建造、操作及技术服务,然而,2012年双方也终止了合作。

  新立钛业同样指责钛康转让的技术不完整,不过关,导致项目无法顺利投产;钛康方面则认为新立钛业未按设计要求,使用了部分廉价国产部件,影响了整套装置的顺利运转。

  挥别钛康,新立钛业开始对工艺进行改进。迈入2016年,这个耗时8年、累计投入早已超过29亿元的项目终于取得突破。

  1月8日,新立钛业宣布,公司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已连续运转204小时,打破原151小时记录,期间产量为1141吨。外界在进行项目比较之时,有了参照。

  “目前,国内氯化法生产线已完工的有锦州钛白、新立钛业、漯河兴茂以及佰利联4家,用的都是沸腾炉。其中,漯河兴茂是自主研发,技术最好,但民企资金量有限,现在钛白粉行情又不好,他们的生产线一直开开停停。锦州钛白后期上的3万吨项目尚在改进,唯独新立钛业去年底才开始上量,全年产了1.8万吨。”上述行内人士补充道。

  氯化法生产技术难度极高,佰利联的6万吨/年项目起步晚,首次试车失败可以理解。 事实上,公司与钛康的纠纷,孰对孰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定当会公正裁决。然而,他们在信息披露上却难辞其咎。

  原来,佰利联的6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是公司2011年IPO时期的募投项目,距今已过去4年半。

  据了解,项目原计划投资5.72亿元,截至去年6月底,他们已累计投入约9.35亿元,占当期总资产的16%、净资产的38%,足见项目份量之重。

  佰利联2015年9月已向钛康发出《终止合同通知书》,当时却未予披露,直到今年1月19日收到仲裁委员会通知之后,公告才姗姗来迟。

  对此,他们承认确有不妥,至于装置运行情况,“现在还没达标,只是有少量产品交给客户试用”。

  首发募投项目延宕至今未产生效益,公司还与合作方产生摩擦,信批延迟无疑令外界担心他们去年推出的再融资计划可能搁浅。

  在那份增发方案中,佰利联打算募资102.6亿元,其中90亿元用于收购行业龙头龙蟒钛业 100%股权。
推荐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