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特纳米新型石墨烯材料问世


来源:齐鲁网

[导读]  利特纳米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环境重金属处理的新型氧化石墨烯材料。这一材料有效解决了吸附能力和成本之间的矛盾,该发明已获得美国发明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此外还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支持。

中国粉体网讯  日前,利特纳米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海外特聘专家、侯士峰博士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取得重大实验成果,研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环境重金属处理的新型氧化石墨烯材料。这一材料有效解决了吸附能力和成本之间的矛盾,该发明已获得美国发明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此外还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支持。

  新型氧化石墨烯材料 水资源重金属污染物克星

  8日,在济宁高新区产学研基地,利特纳米技术公司研发总部,这里的技术人员正在对新型氧化石墨烯材料进行着相关的数据测试。这一新材料在未来的量产,可应用于工业废水、自然水资源重金属污染物的彻底去除。

  公司技术总监渠凤丽博士介绍,目前,吸附法是有效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常用方法之一。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是活性炭、沸石和交换树脂等。这些吸附剂虽然有价格优势,技术也较成熟,但存在吸附能力差、吸附容量低、重金属残留率较高等问题。离子交换树脂和碳纤维是两种高档的离子交换吸附剂,其吸附容量高、去除能力较强、但价格昂贵。为彻底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需要开发一批新型的水处理吸附剂。

  渠凤丽博士说,公司刚刚研发成功的新型氧化石墨烯材料项目,从我国环境体系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的需求出发,围绕重金属污染问题,发展以氧化石墨烯为基础的新一代高性能净水纳米结构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方法,开发用于工业废水、自然水资源重金属污染物的彻底去除技术,并建立重金属污染去除示范装置。“通过和美国ESS公司合作,利用其开发的碳纳米材料成型技术,可使材料从纳米颗粒成型为纤维和粒状材料,同时有效保留其原有吸附特性。此种材料用于废水处理,可实现重金属污染物99%回收,彻底解决二次污染等关键技术难题,相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相关材料,我国未来水处理高档离子交换碳材料年需求量在5000吨以上,国内相关材料加工能力仅为300-400吨,高端水处理材料离子交换材料供需缺口巨大。基于该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和技术优势,对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高效去除和深度净化处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实际经济效益,市场潜力巨大。2016年,利特纳米将加大该领域投入,计划新上3条功能化石墨烯生产线,将形成30吨高端水处理碳材料产能,建成山东省首个重金属处理示范基地。

  吸附性超强可使水得到深度净化

  吸附性超强的新型氧化石墨烯材料,可以使得受到污染的水资源得到深度净化。这得益于利特纳米背后强大的技术团队和研发水平。

  公司副总经理孟良介绍,在品牌战略方面,利特纳米成功地建立了“技术+品质+服务+渠道”的立体化品牌战略体系,服务行业涵盖市政、工业、自来水、水务投资、区域治理等方面,可为不同需求用户提供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

  在产品分类方面,利特纳米产品细分科学的设定了两个分类原则,一是按照消费群类别分类(政府、企业、农户),二是按照功能分类(吸附铅、镍、锡和砷等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同时,利特纳米针对环保部门及相应企业需求,建成用于处理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应急处理示范装置,按废水铅排放浓度0.5mg/L,废水量1200立方米/日,该套处理装置达到0.02mg/L测算,每日可减少重金属排放量5.76kg,每年可减少重金属排放173kg。

  产品性能方面,与目前市场上用的材料相比,利特纳米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吸附性能的优势方面,氧化石墨烯材料对铅的吸附容量可达1080mg/g,是常规碳材料的近10倍。其交换和洗脱速度都比目前最好的水处理材料(离子交换纤维)要快,可使水得到深度净化。同时,由于其较大的交换容量,在处理同剂量的液体时,所需填料填充量少、装置更加紧凑,相应交换器的体积比使用其他交换材料的装置小、可采用连续净化等方式。

  据了解,创建于2011年的济宁利特纳米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率先专业从事集石墨烯基础材料、石墨烯功能材料和石墨烯应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石墨烯产业为主导,整合产业链,向电子、新能源、浆料、生物工程、医疗卫生等多领域延伸。

推荐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