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 > 列表
  • 陈亚楠   研究员

    研究方向:· 高温热冲击技术(HTS) · 纳米材料超快速合成(纳米制造) · 亚稳态材料宏量制备、智能制造 · 能源存储(锂/钠离子电池) · 能源转换(绿氢及燃料电池) · 人工智能与交叉科学

    关注:138
  • 赵江琦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1.柔性储能材料与器件。 2.柔性生物传感器与智能可穿戴设备。 3.生物质纳米材料。

    关注:147
  • 张玉明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重油、石油焦、生物质、有机废弃物等含碳燃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热解/气化热转化的反应机理与动力学,支撑重油裂解-气化一体化加工、石油焦催化气化,生物质热解/气化高值化利用等热转化技术的开发。

    关注:292
  • 苏海林   教授

    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为磁性材料与器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1)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即金属软磁粉芯)的基础配方与制备工艺; (2)软磁复合材料的损耗与抗饱和物理机制; (3)面向工频电力装备铁心与SMC电机定子的高磁导率低损耗软磁复合材料; (4)面向高频贴片类磁元件的软磁复合材料及制备工艺; (5)面向磁屏蔽应用的片状软磁合金粉末及制备工艺; (6)高性能微波吸收材料; (7)磁元件的磁路设计与仿真。

    关注:761
  • 郑琼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1. 新一代高功率密度、低成本液流电池电堆的开发 构建接近真实运行条件且适用于大功率液流电池电堆的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电堆性能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用于大功率液流电池电堆内部流场结构的设计方法和优化调控策略;开发新一代高功率密度、低成本液流电池电堆。 2. 高比容量、高倍率、高低温特性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开发 通过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组分、制备方法优化及匹配优化,确立适用于高比容量、高倍率、高低温特性钠离子电池应用要求的正、负极电极材料、电解液体系,开发出高比容量、高倍率、高低温特性钠离子电池(全天候钠离子电池)的材料制备技术及结构设计方法。 3. 液流电池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 研究并完善全钒液流电池标准体系;牵头推进单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和双沉积型液流电池(锌镍液流电池)标准通用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立项;开展其检测方法的技术研究、验证及标准文本的编写。 完善液流电池国际标准体系,推进国际标准的编制进程,推动液流电池新国际标准立项,开展其检测方法的技术研究、验证及标准文本的编写。

    关注:375
  • 张海鸥   教授

    研究方向:金属、陶瓷及FGM零件增量材制造技术与装备、新材料制备、成形、加工一体化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数字化成形、燃料电池等离子熔射制造技术、增量制造过程计算机模拟等。

    关注:180
  • 遇鑫遥   教授

    研究方向:1. 面向小分子转化的电催化剂2. 锌离子电池、锌空气电池3. 低温等离子体制备与改性材料

    关注:144
  • 熊竹   副教授

    研究方向:1)超滤膜制备及其功能化应用 2)微孔膜水合层强化及其抗污染研究 3)超吸附微孔膜的制备及其在高毒性有机小分子、重金属方面的去除 4)高效微生物碳载体的制备及其在农村废水中的处理应用 5)超稳定富氧活性水的生产及其应用

    关注:107
  • 景茂祥   教授

    研究方向:功能微纳米纤维 固态电解质与固态电池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关注:84
  • 李帅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全固态电池,新型固态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界面保护,新型高容量正极材料,固态离子学

    关注:331
6113 条数据 257/612 页 > 1... 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1... 612

所在单位: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在单位: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