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 > 列表
  • 周向阳   教授

    研究方向:石墨精深加工、有色金属清洁冶金、冶金过程产品增值、冶金节能以及冶金理论在储能领域中应用

    关注:475
  • 李雪松   教授

    研究方向: 1)大面积、高品质石墨烯薄膜的制备; 2)石墨烯薄膜在电子、光电子、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3)新型二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4)多层异质二维材料的组装与应用。

    关注:399
  • 方静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先进电极材料。研究方向涉及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金属\空气电池等新型储能器件用关键材料,包括各种先进功能碳材料等。现任冶金与环境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储能器件材料显微分析、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

    关注:267
  • 林璋   教授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重金属污染控制化学研究,致力于解决污染控制工程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表界面调控晶体生长理论在危废中重金属深度提取和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2)地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转化及成矿固定原理; 3)纳米技术对水中低浓度重金属的深度提取及富集理论; 4)新材料对工业二氧化碳废气的能源化转化。

    关注:330
  • 赵中伟   教授

    研究方向:赵中伟,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长期致力于战略关键金属冶金、相似元素深度分离、新能源金属的理论与工艺研究。

    关注:239
  • 李劼   教授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主要从事高效清洁铝冶金理论与技术、计算机仿真与控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

    关注:214
  • 吴雪平   教授

    研究方向: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

    关注:410
  • 韩士奎   研究员

    研究方向:1. 单分散无机纳米异质结的可控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2. 超薄二维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关注:15
  • 陈晓青   教授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1] 生物、环境复杂体系分离分析: a. 色谱联用技术:构建柱后靶向筛选、二维及循环等在线联用色谱体系,快速识别并靶向分离复杂天然产物中活性化合物,阐明天然产物药效的物质作用基础; b. SERS基底设计与SERS检测:设计制备多功能SERS基底,构筑基于SERS检测的光纳米传感器,联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建立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高灵敏SERS分析平台; c. 荧光量子点探针:设计合成新型半导体及碳量子点,开发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成像检测方法;构建基于功能化量子点的荧光传感器,实现复杂样本中靶标高灵敏高选择荧光检测。 [2] 环境与食品安全智能检测 a. 便携智能化检测系统:基于功能化量子点及碳材料建立农残等污染物灵敏检测方法,结合微流控与便携式荧光装置,构建便携式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基于DNA纳米技术/核酸适体构建电化学/光学传感器,设计构建基于智能终端的电化学/光学检测系统,并结合微流控芯片构建便携式智能微型电化学/光学检测装置,实现农残及环境污染物智能髙通量电化学/光学检测。 b. 纸基即时检测: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设计具有微流体通道的纸基微流控芯片,开发纸基芯片的多重检测装置,实现环境及食品中污染物的多靶标纸基即时检测。 [3] 食品科学与营养 a. 食源活性成分分离分析:基于联用色谱体系开展“药食同源”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与分离,考察活性单体的体内外生物活性,阐明药效的物质作用基础,为合理高效利用中药和功能食品中有效成分提供理论指导; b. 食源生物小分子构效关系:考察药物分子结构变化对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药物分子与生物活性对应的特征结构; c. 疾病影响生物小分子活性:考察疾病与药物分子活性及其与大分子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多角度阐明疾病影响药物分子生物活性过程的可能作用机制。

    关注:5442
  • 纪效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及先进储能技术。

    关注:623
6113 条数据 235/612 页 > 1... 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 612

所在单位: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在单位: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