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76
- 侯剑辉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 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4年"国家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015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 2016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7年"国家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入选Thomson Reuters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5, Materials Science" Clarivate Analytics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6, Materials Science" Clarivate Analytics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7-2021, Materials Science & Chemistry" 爱思唯尔 "中国高被引学者,2016-2021"
关注:262 - 陈宬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1、金属有机配合物,金属有机骨架(MOFs)、共价有机骨架(COFs)、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及其衍生材料的设计构筑与应用; 2、基于二氧化碳与天然生物质资源的催化转化及新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3、化工新材料与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构筑及应用
关注:239 - 关注:322
- 关注:80
- 关注:179
- 关注:175
- 关注:210
- 陈鑫 讲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分子薄膜功能化改性及应用研究,具体内容涉及应用于海水提铀的聚乙烯和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应用于油水分离等水处理领域的聚烯烃膜,以及应用于锂电隔膜的具有高热稳性等先进功能的聚乙烯基锂电隔膜的制备、改性、应用研究和工程化实现等。近五年在相关领域的高水平期刊Desalination、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Applied Materials Today等学术杂志上共同发表10余篇SCI论文,其中一作及通讯(含共同)10篇。获批发明专利3项,申请专利4项。
关注:59 - 严辉 教授
研究方向:在半导体薄膜点缺陷的研究中取得多个重大进展,发展了非晶Si及其合金薄膜的热平衡理论,在Si3N4薄膜中发现存在有N-Pair的新型点缺陷,并建立了Si基薄膜表面缺陷的衍生机制;在纳米电子输运机理方面,拓展了纳米半导体叠层的量子共振遂穿理论。1984年,参与研制出国内第一个效率达到4.4%的a-Si p-i-n薄膜电池;创新了InP基双重掺杂-漂移机制和Si基新型径向异质结的新型太阳电池;目前保持有效率为22.4%的Si基平面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国内记录,已具备产业化的技术能力。
关注:174